具有免疫反应的乙肝病毒时滞动力学模型研究
[Abstract]:The immune response to viral infection is widespread and is an essential way to eliminate and control disease. Phagocytes, natural killer cells, interferon, antibodies, T cells and so on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the general immune response to viruses. In fact, 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 plays a key role in virus defense by attacking virus infected cells in most viral inf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virus infection and host body producing immune response, that is, after the healthy cells are infected, the infected cells isolate the free virus. Virus clearan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mmune defences are based on different viruses with different time lag. In fact, the existence of these irregular time series may have an effect on immune patients. It is mathematically presented as a periodic solution or chaotic state. Ther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immune response and time delay in the study of virus dynamics model can better describ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irus transmission and immune response. Therefore, this paper studies hepatitis B virus.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 dynamic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itu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nd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chapter 2, a dynamic model of hepatitis B virus with time dela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mmune response of CTL to infected cells is consider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local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the disease-free equilibrium point is obtained when the basic reproducing number is less than 1. At the same time, the global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disease-free equilibrium is obtained by comparison theorem. The condition of global stability of positive equilibrium point is obtained by monotone iterative metho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illustr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chapter 3, a class of hepatitis B virus kinetic models with cytolytic and non-lysocytic pathways are studied. The basic properties, equilibrium points and their stability of the model are studied. In addition, the conditions for the Hopf bifurcation of the model are analyzed.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chapter are prov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英;刘桂花;刘黎;;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疗;2011年20期
2 ;新世纪攻克乙肝病毒的特色治疗 国营广州市穗康肝病研究治疗中心[J];学问;2001年09期
3 王俊学;;乙肝患者要正确对待耐药[J];健康天地;2011年08期
4 陈玉;钟芝茵;吴小桃;陈志武;杨静;王升启;;抗HBV反义寡核苷酸的筛选[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5 于小云;于晓燕;;左氧氟沙星治疗HBV携带肺结核患者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1年07期
6 郑林生;沈晓华;杨永青;;苏州市黎里地区接种乙肝疫苗人群HBsAg和抗-HBs水平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1年04期
7 王少扬;;乙肝疗效也分“金、银、铜”等级[J];老年人;2011年08期
8 李晓霞;申文;;核苷酸药物治疗乙肝耐药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20期
9 王琳;张蓉;金玉琴;曹英川;殷建华;马旭华;;144例HBsAg携带者HBV基因型分布及PreS区位点的突变[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6期
10 刘冬梅;彭莲红;;1120例儿童和妇女乙肝五项检测结果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春军;;乙肝病毒基因变异与中医药治疗策略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邹兴龙;;注射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原因分析[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国宏;;1315例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HBeAg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4 刘寿荣;;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和阻断研究进展[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董林;匡钱华;;自拟“黄芪治肝散”治疗乙肝66例观察[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6 杨玉兰;闫素英;;227例肝病患者家庭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行为调查分析[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陈涤平;;实脾法在治疗肝病中的运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侯治民;;反思治肝历程 创新中医治法[A];首届中医思维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8年
9 宋卫青;刘丰海;原江水;陈华波;;原发性肝癌患者Fas的检测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10 刘晓燕;王慧芬;胡瑾华;何卫平;王海请;刘娜;;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分析[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微;产前产后全程干预乙肝病毒远离婴儿[N];中国税务报;2000年
2 雨田;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道传染[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记者 李天舒;我国科学家发现乙肝病毒新生存机制[N];健康报;2009年
4 记者 王丹;日常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N];健康报;2009年
5 唐县动物防疫监督站 康敏娟;家畜出现免疫反应咋办[N];河北科技报;2010年
6 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 赵伟;体检查出携带乙肝病毒该怎么办[N];家庭医生报;2004年
7 记者 骆红初;乙肝病毒并不强[N];上海科技报;2001年
8 记者 刘海峰 张涛;感染乙肝病毒也可生下健康宝宝[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9 解放军302医院 刘士敬 博士;乙肝病毒不只在肝脏中生存[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锦州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王振坤;盲目善待对乙肝带毒者未必好[N];卫生与生活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振华;X蛋白与p73对乙肝病毒转录复制的影响和肝癌相关新基因HCRP1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2 龙长江;乙型肝炎免疫模型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军;生物亲和电极的识别分析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4 何巍;菌膜在原发舍格伦综合症发病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邓立新;基于倏逝场的光纤生物传感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孙世仁;转录因子FoxO3a在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付利芝;PRRSV GP4和GP5多表位串联基因的表达及在小鼠诱导的免疫反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u&;HBV基因组HNF3结合位点的突变对肝细胞核因子3β抑制HBV转录复制作用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9 陈素清;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石铭;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株变异率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丽;具有免疫反应的乙肝病毒时滞动力学模型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2 李德安;乙肝表面抗原DNA疫苗初免—蛋白疫苗加强免疫策略增强免疫反应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周林;考虑非溶解治愈和免疫损伤的乙肝病毒模型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4 李嘉;乙肝病毒C基因区变异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5 丁劲;TAT-乙肝病毒靶向核糖核酸酶的表达纯化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何永刚;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Pres结合肽寻找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结合蛋白[D];兰州大学;2006年
7 吴亚滨;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4与乙肝病毒增殖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8 祝美琴;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杨慧;RNA干扰技术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孙永红;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62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26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