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疟原虫var2csa基因的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8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兴相;恶性疟原虫离体培养产生的抗原[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5年03期
2 刘禧礼;;信阳地区一九七四年——一九七八年恶性疟流行情况及防治[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79年02期
3 姜维纬;;恶性疟原虫在适应体外连续培养前后对药物的敏感性[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4年02期
4 邱持平;;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营养物的需要Ⅲ.对基本营养物和抗代谢物的进一步观察[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6年06期
5 郑璇;刘祥q;黄吉林;杨恒胜;张贵宁;;贵州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的调查及抗氯喹恶性疟原虫株地区防治效果的观察[J];贵州医药;1987年06期
6 高大庆;;用重复DNA克隆作为种特异性探针检测恶性疟原虫DNA[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01期
7 王省良;人血清抗体对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抗原Pfs48/45决定簇的应答及其与配子体携带者传染性的关系[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3年02期
8 冯笑川;大范围现场试验中人工合成疟疾疫苗SP566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3年03期
9 李高德;瞿逢伊;;疟原虫抗氯喹机理的研究现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1993年02期
10 吴银华,许云良,顾亚萍,罗国湘;基因组、克隆重组DNA探针平行检测恶性疟原虫的初步研究[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雨薇;金黄涛;黄瑾;李洪林;;恶性疟原虫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发现[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陈启军;Mats Wahlgren;李德昌;盖欣;尹继刚;杨举;;恶性疟原虫抗原变异机理的研究(英文)[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曲莉芝;顾为望;吴请红;;应用鼠虐动物模型对恶性疟原虫多表位疫苗保护性效果评价[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莉;吴英松;宁云山;李妍;李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纯化及免疫活性鉴定[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曹俊;Osamu Kaneko;Amporn Thongkukiatkul;Mayumi Tachibana;Hitoshi Otsuki;Takafumi Tsuboi;Motomi Torii;高琪;;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相关棒状体颈部蛋白(PfRON2)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英松;李明;董文其;李英杰;;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表达及免疫活性鉴定[A];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7 马长玲;余新炳;李学荣;单志新;吴忠道;;恶性疟原虫FCCI/HN株PfI2体外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李妍;宁云山;郝文波;李莉;李明;;恶性疟原虫(FCC1/HN)谷氨酸脱氢酶(GDH)融合蛋白的复性及纯化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韩志富;李会良;郭晨英;王恒;;不同恶性疟原虫分离株动力素样蛋白基因内含子及部分外显子序列多态性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吴英松;李明;毕惠祥;董文其;李英杰;;自制免疫胶体金层析条检测恶性疟原虫的初步研究[A];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岫;抗疟药基础研究新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亮;昔日帮凶今日克星[N];科技日报;2007年
3 赵一平;抗疟药联合用药方案研究备受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海峰;抗疟药开发,争议中前行[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远芬;李国桥:让中国青蒿素惠及全球[N];医药经济报;2007年
6 韩林 夏雪;疟疾研究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抗疟新药问世[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陈江 本报通讯员 潘少波;崛起在疟疾攻关中[N];广西日报;2004年
9 余志平;抗疟药物的筛选[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记者 肖欢欢 通讯员 婷婷;广东发现4例输入性恶性疟疾[N];广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润;恶性疟原虫野生株致病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张岩;恶性疟原虫和弓形虫肝素结合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杜承;恶性疟原虫Pf332抗原的免疫原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会良;利用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恶性疟原虫抗原候选基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5 姚朗;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学特征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6 张冬梅;恶性疟原虫主要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表达及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7 吴英松;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单抗制备及疟疾诊断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8 蔡启良;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构建并优化筛选抗恶性疟原虫多表位人工抗原DNA疫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程远国;恶性疟原虫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结合蛋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2年
10 陶艳琳;抗恶性疟原虫特异性人源抗体Fab片段的制备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辉;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的态型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2 蔡绍雨;恶性疟原虫标准株的建立[D];大理学院;2013年
3 郝明明;克钦邦佤邦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五种抗疟药抗性的体外测定[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4 陈华;复方萘酚阿奇对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的实验性研究[D];大理学院;2011年
5 王恒业;恶性疟原虫对新复方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哌喹敏感性现场体外微量测定方法研究[D];大理学院;2010年
6 胡东伟;我国恶性疟原虫地理株青蒿素抗性虫株的体外培育及其敏感性测定[D];蚌埠医学院;2012年
7 韩静;麦胚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表达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樊艳婷;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的免疫组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f,
本文编号:2426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42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