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和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3-16 22:00

  本文关键词: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和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体的各个部位定居这大量的微生物,其数目远远超过人体自身的细胞数,约有1x1014之多。这些微生物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代谢活动中发挥这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当某一些微生物出现在相关部位或者其数量,特征发生改变时会影响机体的健康,诱发疾病。其中肠道是微生物定植最多的场所。肠道菌群与人类维持着共生关系,肠道的厌氧环境为菌群提供了生存条件,同时肠道菌群参与了人体的代谢活动,分解食物中的复杂大分子,维生素的合成,结合胆汁酸的生物转化等,完成了许多人体细胞自身不具备的代谢功能。因此,研究人体中的微生物,探究其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将微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探索出新型的疾病预防控制途径,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受限于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鉴定,然而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获得,因此需要发展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方法的研究途径。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一些非培养的技术手段在微生物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不依赖对样本中微生物群落的培养,直接对样本进行核酸提取,测定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核酸序列,这样可避免培养过程中带来的实验污染。宏基因组测序包括16S r DNA和全基因组测序两种手段。16S r DNA测序对细菌的16S r RNA基因进行扩增后测序;全基因组测序不依赖扩增,直接将微生物基因组提取后进行测序。病毒宏基因组学(viral mretagenomics)是在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理论的基础上兴起的一个新的学科的分支,近年来,在病毒病原体(已知或未知)发现与动态监测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病毒宏基因组学不依赖传统培养方式,直接以样本中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为研究对象,快速鉴定出样品中所有病毒组成状况。近年来,许多人、动物和植物病毒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病毒宏基因组学的发展。本文借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索了样本中的菌群构成和差异,筛查出临床样本中的病原体。为探索不同环境下肠道菌群构成的变化,我们借助动物模型,提取了不同周龄和饮食状态下小鼠粪便中的细菌核酸,共16组,128份,扩增了16S r DNA的V3V4高变区,之后进行建库测序,分析其中的菌群丰度和构成差异。我们对在一批急性呼吸道疾病病人的咽拭子进行病毒宏基因组测序时,优化了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加快了数据分析的速度,发现了Torque teno virus含量的上升,表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些病毒感染含量的变动可作为一些未知的原因的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核酸提取是宏基因组测序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后期建库测序和数据分析的质量。我们利用一株细菌作为实验对象,从基因组DNA的纯度、浓度、完整性、一致性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五个方面评估两种DNA分离试剂盒优化前后四种方法提取巨型球菌基因组DNA的效率,为提取制备困难的巨型球菌基因组DNA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探索宏基因组测序前样本处理的方法。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一批小鼠肠道样品、一批急性呼吸道疾病咽拭子样品,探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差异,发现样本中Torque teno virus含量的变化;同时我们针对宏基因组测序的核酸提取这一步进行了方法比较和优化处理。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实验方法和后续分析方案的改进和优化,相信宏基因组学将会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 16S rDNA 肠道菌群 Torque teno virus 核酸提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78;R37
【目录】:
  • 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3
  • 前言13-15
  • 第一部分 宏基因组测序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15-33
  • 第一章 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状况的研究16-24
  • 1.引言16
  • 2.材料和方法16-20
  • 2.1 材料16-18
  • 2.1.1 材料来源16-17
  • 2.1.2 测序仪器17
  • 2.1.3 试剂17-18
  • 2.2 方法18-20
  • 2.2.1 细菌核酸的 16S rDNA V3 V4区的扩增18
  • 2.2.2 构建DNA文库和上机测序18-20
  • 3.结果20-23
  • 3.1 DNA文库的质量20-21
  • 3.2 测序数据概述21
  • 3.3 物种丰度分析21-22
  • 3.4 肠道菌群构成分析22-23
  • 4.讨论23-24
  • 第二章 难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与优化24-33
  • 1.引言24-25
  • 2 材料与方法25-28
  • 2.1 材料25-26
  • 2.1.1 实验菌株25
  • 2.1.2 主要试剂(盒)和仪器25-26
  • 2.2 方法26-28
  • 2.2.1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26
  • 2.2.2 四种DNA提取方法的比较26
  • 2.2.3 细菌DNA浓度检测26
  • 2.2.4 细菌DNA纯度检测26-27
  • 2.2.5 统计学分析27-28
  • 3 结果与分析28-30
  • 3.1 四种方法提取DNA浓度和纯度的比较28
  • 3.2 不同方法提取DNA完整性分析28-29
  • 3.3 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29-30
  • 3.3.1 DNA测序文库质量评估29-30
  • 3.3.2 测序结果概述30
  • 4 讨论30-33
  • 第二部分 宏基因组学在样本检测中的应用33-43
  • 1 引言33-34
  • 2 材料与方法34-36
  • 2.1 样品来源34
  • 2.2 核酸提取34
  • 2.3 反转录和多重置换扩增(MDA)34-35
  • 2.4 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35-36
  • 2.5 进化分析36
  • 3 结果36-41
  • 3.1 测序数据质量36
  • 3.2 多株Torque teno virus的发现36-39
  • 3.3 高通量测序在病人样本中发现多种类型的噬菌体39-40
  • 3.4 咽拭子样本中发现的其他病毒40-41
  • 4 讨论41-43
  • 参考文献43-53
  • 综述 肠道菌群与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关系53-61
  • 肠道菌群53-54
  • 肥胖与肠道菌群54-55
  • 肠道菌群的代谢功能55-56
  • 肥胖,,慢性炎症和肠道菌群56
  • 结论与展望56-58
  • 参考文献58-61
  • 个人简历61-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蓉;胡永峰;金奇;;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J];病毒学报;2009年03期

2 宋培勇;马莉莉;王庆容;李黛;魏志琴;;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3 孟飞;俞春娜;王秋岩;谢恬;;宏基因组与宏基因组学[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0年02期

4 刘海燕;常玉梅;;宏基因组学及在人体微生物研究上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5 阎冰,洪葵,许云,马超;宏基因组克隆——微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的新途径[J];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01期

6 欧敏功;崔晓龙;李一青;李铭刚;彭谦;文孟良;;宏基因组学在未培养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杂志;2007年02期

7 艾芳芳;杨桦;曲媛媛;周集体;李昂;关晓燕;苟敏;;宏基因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12期

8 楚雍烈;杨娥;;宏基因组学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9 冯美琴;;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10 李慧;何晶晶;张颖;徐慧;陈冠雄;;宏基因组技术在开发未培养环境微生物基因资源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冰;许云;马超;洪葵;;宏基因组克隆——微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的新途径[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C];2005年

2 张桂敏;王裔雄;胡勇;马立新;;一种简便快速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的方法[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黄雅丽;陆勇军;赖心田;张炯;林永成;周世宁;;南海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功能基因初步筛选[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雅丽;李慧贤;张炯;杜纪坤;谭红铭;陆勇军;周世宁;;深海宏基因组文库筛选及新的功能基因[A];2010年第四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彭晴;张雪;关国华;李颖;;一个克隆自海洋底泥宏基因组文库的脂酶新基因[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代俊;江帆;彭方;方呈祥;;深海沉积物宏基因组文库中产甲壳素酶克隆的筛选[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沈月毛;;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探讨植物美登木素生物合成起源[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谢福莉;陈大松;程国军;魏力;李友国;;通过宏基因组学途径研究参与氮素循环主要过程的相关功能新基因[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何彪;涂长春;;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牛泽;曾艳;王敏;杨慧;马荣才;高俊莲;;北京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DNA提取及宏基因组文库构建[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谭大跃 第五燕燕 实习生 栗洋洋;200余国际顶尖科学家聚深探讨宏基因组学[N];深圳特区报;2010年

2 记者 刘传书;我国科学家完成肠道微生物与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组关联分析[N];科技日报;2012年

3 王庆;宏基因组学:慧眼巧识微生物[N];工人日报;2014年

4 记者 熊燕;国际首例共生菌宏基因组文库在昆建成[N];云南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杨婧如 通讯员 胡雯 刘佳;全球基因专家汇聚深圳话前沿[N];深圳特区报;2013年

6 通讯员 梁淡丽 记者 刘传书;中外科学家全方位分析全球微生物群落[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渊;宏基因组来源酯酶基因的挖掘及其在非水相中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2 苟敏;基于宏基因组的芳烃加氧酶获取及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贺蕊;式根岛海绵宏基因组文库活性物质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常秦;宏基因组数据分析中的统计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彭帅;应用宏基因组方法检测猪致病微生物及分析牛胃菌群组成[D];吉林大学;2015年

6 江夏薇;基于嗜耐盐菌基因组分析与深海宏基因组文库的酯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储新民;南海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中酯酶基因的筛选与鉴定[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赵晶;南极中山站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宏基因组文库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侯战辉;中国南海海绵共生微生物的宏基因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10 单同领;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儿童和猪肠道病毒群落及23株病毒的初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千山;基于宏基因组的未培养互营烃降解菌‘Candidatus Smithella cisternae’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王伟;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俊雄;天然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的宏基因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兴兴;西藏开菲尔粒中优势菌的鉴定、分布与稳定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5 邓云金;厌氧降解纤维素菌群的鉴定与发酵条件分析及其宏基因组文库构建[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6 赵文静;肠上皮特异性敲除自噬基因Atg5/Atg7小鼠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许悦;宏基因组读段组装融合与基因标注算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胡资鹏;基于De Bruijn图的宏基因组序列组装算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汪俭;北黄海浮游病毒群落的宏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罗幸;宏基因组分类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和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52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8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