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同源二聚化的机制及其对胞膜定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17 20:05
本文关键词: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同源二聚化的机制及其对胞膜定位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s,GRKS)通过特异性地磷酸化配体激活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快速“关闭”或“减敏(desensitization)”激动剂持续引发的信号传导,从而调控GPCR介导的各种生理病理活动。GRK6属于GRK4亚家族成员,在调节细胞功能代谢以及神经元退行性变中发挥重要作用。GRK6晶体结构显示,在氨基端区的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结构域中存在一个由Ile39、Met165、Tyr166和Phe527 4个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的同源二聚化作用界面,人工突变这些氨基酸残基导致GRK6蛋白的激酶活性显著降低。因此,二聚化可能是GRK6调控GPCR的重要机制之一。迄今为止,还未有GRK在细胞内形成二聚体的报道。另一方面,定位细胞膜是GRK调控GPCR信号通路的前提条件,而GRK6分子同源二聚化对其胞膜定位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揭示GRK6在细胞内同源二聚化的现象与机制、及其对GRK6胞膜定位的影响。方法:首先,本实验采用竞争性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C)方法,在共转染融合质粒pBiFC-GRK6-VN173/pBiFC-GRK6-VC155基础上加入GRK6-mCherry及pmCherry-N1至HEK293细胞中,检测BiFC荧光信号改变。联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将融合质粒GRK6-GFP/GRK6-mCherry与对照组Gi(1-10)-GFP/GRK6-mCherry分别共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以受体光漂白法分析GRK6分子的FRET效率,观察GRK6的同源二聚化现象。其次,人工突变GRK6的Met165、Tyr166和Phe527三个氨基酸残基,构建GRK6二聚化界面突变子(GRK6EED)BiFC和FRET质粒,检测突变体与野生型GRK6的BiFC荧光信号及FRET效率的改变,评判其是否为GRK6的同源二聚化界面的关键基团。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突变体与野生型GRK6分子的胞膜定位。结果:在GRK6-VN173+GRK6-VC155共表达组检测到显著的BiFC阳性信号;其阳性信号的细胞数量和BiFC信号强度可被GRK6-mCherry竞争分子显著抑制。在GRK6-GFP与GRK6-mCherry分子之间检测到显著的FRET信号;转染突变质粒组的BiFC信号阳性细胞数和信号强度均显著低于野生型GRK6;突变体的FRET信号较野生型对照组显著降低。最后,Met165、Tyr166和Phe527突变的GRK6分子失去胞膜定位能力,主要分布于胞浆。结论:研究结果表明,GRK6在细胞内能够形成同源二聚体,Met165、Tyr166和Phe527可能是GRK6分子同源二聚化作用界面的关键基团,并对GRK6的胞膜定位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证实GRK6在细胞内发生同源二聚化提供了直接证据,为深入研究GRK6的亚细胞分布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关键词】:GRK6 同源二聚化 胞膜定位 信号转导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41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8-10
- 前言10-11
- 1 材料与方法11-30
- 1.1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11-19
- 1.2 方法19-30
- 2 结果30-38
- 3 讨论38-41
- 4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综述)44-52
- 参考文献50-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晓令;余榕捷;钟佳萍;李梅;曾智星;刘晓飞;;荧光互补与光能量共振转移检测B类G蛋白偶联受体PAC1二聚化[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年10期
2 张从芬;彭代银;李庆林;池志强;刘景根;;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化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7期
3 蔡欣;陈京;白波;;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化在药物开发中所发挥的特异性作用(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1年06期
4 郭晓令;余榕捷;曾智星;李梅;钟佳萍;张华华;;B族G蛋白偶联受体PAC1的N端基序HSDCIF对其二聚化和上膜运输的影响[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09期
5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珂;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同源二聚化的机制及其对胞膜定位的影响[D];桂林医学院;2015年
2 郭晓令;B族G蛋白偶联受体PAC1二聚化及其N端HSDCIF基序对其二聚化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3年
3 钟佳萍;PACAP特异受体PAC1的N端Cys/Ala突变对其二聚化的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同源二聚化的机制及其对胞膜定位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533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