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载距突的超声定位及临床解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12:07

  本文关键词:载距突的超声定位及临床解剖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跟骨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60%),大部分骨折都累及距下关节面,高达20%的患者会有创伤性关节炎的并发症,遗留终生残疾,预后较差。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良好的前提是要使关节面及跟骨外形复位良好,并且需要坚强的内固定,允许患者早期下地负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其治疗方式已经争论了很多年,最早期跟骨骨折都是以保守治疗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手术治疗,在近30年,随着影像技术,内固定技术的迅速发展,切开复位加上外侧的钢板固定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可,成为一个标准的治疗方案。由于载距突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其所在跟骨内上骨折块在跟骨骨折中几乎不发生移位,加之载距突内部的骨小梁较致密,所以跟骨骨折复位后固定后关节面的螺钉如果能通过外侧壁钢板螺孔打入载距突,那么将使固定更加稳定。由于跟骨内侧解剖结构较复杂,内侧入路造成副损伤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手术常采用的是外侧入路,而载距突位于跟骨的内侧面,外侧切口难以显露,置入载距突螺钉时错误的进钉点及角度可导致跟内侧重要结构损伤,螺钉误打入距下关节面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等。能在体表准确定位载距突会对载距突螺钉的准确置入有很大的帮助,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方向。本实验即是利用载距突在跟骨前部内侧突起这一解剖特点应用超声技术在体表进行准确定位,并提出准确置入载距突螺钉的新方法。通过断面解剖观察跟骨的骨小梁致密区、载距突剖面骨皮质厚度及骨小梁密度,测量经载距突向跟骨标本外侧壁常用进钉点打入克氏针的角度及克氏针进针长度相关参数,为临床中手术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手术的精确性。方法:1选用10具成人下肢标本在超声的引导下分别体表定位载距突,找到载距突中点,经皮向其打入克氏针,解剖并验证。2选用40个成人跟骨干燥标本,以Gissane角的顶点为起点把跟骨的后关节面等分为两部分,其最低点、中点和最高点分别标记为A、B、C点,沿A、B、C三点分别向跟骨底面做垂线,与跟骨底面相交于D、E、F点,测量出AD中点,标记为G点,测量CF的四等分点,分别标记为L、H、M点,GH与BE相交于I点。测量出IB、IE中点,分别标记为J、K。用克氏针在跟骨载距突中心位置向跟骨外侧壁J、H、K、G、I、L、M点打入克氏针,所有克氏针距离距下关节面和跟骨外侧壁底面的距离均大于5mm,然后分别测量克氏针与水平面及冠状面的进针角度(精确到1°)及进针长度(不超过载距突外侧皮质,精确到1mm)。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拍照。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全部结果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3解剖湿性标本,观察载距突周围重要结构,将跟骨干性标本做断面解剖,观察跟骨骨小梁致密区及载距突骨皮质及骨小梁的结构。结果:1所有下肢标本的超声定位和解剖所得结果完全吻合。2测得自载距突向跟骨外侧壁各点打入克氏针相关参数如下:载距突到后线CF线的四等分点上L、H、M三点下倾角分别为(1.9±0.83)°、(16.3±3.37)°、(31.9±6.59)°,到中间线BE上J、I、K三点下倾角分别为(12.0±3.78)°、(23.3±3.88)°、(33.4±4.34)°,到最前线的G点下倾角是(30.4±4.17)°,到H、I、G三个点的后倾角度分别为(20.1±3.23)°、(8.4±3.17)°、(-6.4±3.82)°。克氏针的长度:J点到载距突约35mm,M点到载距突约43mm,其他位置均在39-41mm之间。3跟骨骨小梁致密区在跟骰关节面下方,距下关节面下方以及跟骨结节部;载距突剖面显示其骨皮质较厚,且骨小梁结构致密,与跟骨丘部相延续。结论:1应用超声技术可在体表获得准确的载距突定位,定位后用由跟内侧向跟骨外侧壁打入导针的方法可引导载距突螺钉的准确置入。2解剖观察载距突周围及内部骨小梁的结构,证明载距突是跟骨手术中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3测量由载距突向跟骨外侧壁指定点打入克氏针的角度和长度数据,可为临床手术中置入载距突螺钉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跟骨骨折 载距突 解剖学 超声
【学位授予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R3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前言9-10
  • 材料与方法10-11
  • 结果11-13
  • 附图13-19
  • 附表19-20
  • 讨论20-24
  •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7
  • 综述27-42
  • 参考文献37-42
  • 致谢42-43
  • 个人简历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梅炯,俞光荣,朱辉,祝晓忠,李广君,黎之挺;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年01期

2 S.D.Bixby;D.Y.Jarrett;T.Matheney;P.J.Mmath;J.Kasser;P.K.Kleinman;祁谨;;单侧距下联合:对侧跟骨载距突的形态[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1期

3 王冰;李涛;朱裕成;王德广;马军;邱勇;杨春;高殿帅;;跟骨前部与载距突关系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年02期

4 冯济陈;王金林;张金福;黄正霜;;手术治疗跟骨载距突骨折跟距脱位11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10期

5 杨广夫;许云龙;黄伟年;范义;张启周李泳;蒋飞宇;吴兴隆;林焕兴;张明东;杨帆;;C征诊断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01期

6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那磊;载距突的超声定位及临床解剖学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5年

2 郭锐;载距突在跟骨外侧壁的投影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3 李安雷;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跟骨载距突骨折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载距突的超声定位及临床解剖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56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3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