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莱茵衣藻纤毛内运送蛋白IFT57的多克隆抗体制备

发布时间:2020-03-28 06:29
【摘要】:莱茵衣藻是一种具有两条等长纤毛的单细胞真核藻类,具有细胞周期短、实验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模式生物。纤毛是由细胞微管构成的,处于细胞表面的保守器官。纤毛内蛋白的组装、维持和解聚主要依赖于“鞭毛内运输”(intraflagellar transport,简称IFT)机制,将蛋白复合体从纤毛基部到顶端的一种双向运输过程。纤毛内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会引起肥胖、糖尿病、内脏转移、多囊肾病、色素性视网膜炎、复性呼吸道感染、不育症、智力迟钝、多趾等症状。因此,研究IFT机制中蛋白颗粒复合物的相关作用,对纤毛病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IFT57位于IFT-B1和IFT-B2之间,参与纤毛内的正向运输,其对纤毛的组装和维持是必须的。IFT57是与运动有关的蛋白,它的缺失导致纤毛轴丝蛋白的损伤,会影响信号传导,导致细胞运动能力丧失。但是人们对于其具体调节机制及其他功能还有待了解。因此,制备莱茵衣藻IFT57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维持纤毛长度和功能提供了前提。本研究通过对ift57基因的CDS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其N端319~469 aa亲水性序列,经过PCR体外扩增获取目的片段。分别构建了带有6×His和MBP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ft57和pMAL-c2X-ift57,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0.2mMIPTG诱导表达蛋白,以12%SDS-PAGE鉴定,分别获得分子量大小为18 KDa和57.2 KDa的重组蛋白片段。对两种融合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将6×His-IFT57目的蛋白作为抗原,用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采集第5次免疫后血液并分离血清。用MBP-IFT57目的蛋白作为固相结合物,利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的效价,结果显示大于256000。将抗血清经Protein A纯化后,Westem blotting检测显示所制备的IFT57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衣藻中的IFT57蛋白。这一结果为表达纯化溶解性较差的蛋白,及其抗体制备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所获抗体为深入研究IFT57在鞭毛组装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文】:

纤毛,帽子,基体,顶端


连接桥相连。这些与运动相关的蛋白结构用于调控纤毛的运动。相反,不动纤毛缺逡逑少两个中央微管,(“9+0”型),,不包含与运动相关的蛋白,不能运动【2?6]。此外,逡逑埋藏在细胞内的纤毛基体没有中央微管,仅由9个三联体的细胞微管构成(图1-1)。逡逑研究发现在纤毛的顶端还有一个类似帽子的结构,通过丝状结构与顶端的纤毛逡逑膜和底部的中央微管相连,我们称之为“鞭毛帽子复合体”邋[2'目前对该结构的认逡逑识还不清楚。此外,在纤毛的基体上面存在调控蛋白进出纤毛的结构-过渡纤维逡逑(transitionfiber)。从基体顶端到中央微管的区域,区域的中央有1个桶状和一个管逡逑状结构上下排列,即上文所述的过渡区[28】。逡逑2逡逑

鞭毛,纤毛


驱动蛋白-2邋(kinesin-2)提供动力,由纤毛基部到顶端发生运动[42];逆[^输是依逡逑靠亚蛋白复合物IFT-A,利用细胞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邋dyneinDhclb)提供动力,逡逑由纤毛顶端到基部的运动[53,54】(图1-3)。其中,纤毛亚基蛋白EFT复合体A和复合逡逑体B的突变,会引起纤毛运动性的丧失或纤毛的缺陷,从而导致人类出现肥胖、糖逡逑尿病、内脏转移、多囊肾病、色素性视网膜炎、复性呼吸道感染、不育症、智力迟逡逑钝、多趾等症状[55】。马达蛋白的缺陷,会导致新的纤毛无法生成或者己经k成的纤逡逑毛发生缩短解聚。另外,IFT转运蛋白也参与了纤毛信号传导过程,许多#号传递逡逑通路(Hedgehog,Wnt,邋PDGFRaa)是转运蛋白进出纤毛所必须的[29】。因!lit,研究逡逑IFT机制中两种马达蛋白的转换、IFT蛋白颗粒复合物的进出机制等相关作用,对纤逡逑毛病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逡逑5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冲;衣藻的早春采集[J];生物学教学;2000年06期

2 樊振川;吕玉洁;刘雁霞;王晶;董彬;孟德梅;;莱茵衣藻作为绿色细胞工厂生产高附加值重组蛋白的研究进展[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3 姜思;刘莹莹;佟少明;;4种常用抗生素对莱茵衣藻生长及光化学活性的影响[J];生物加工过程;2017年02期

4 王潮岗;陈爱娜;胡章立;于珊珊;;莱茵衣藻基因组文库的构建[J];生物技术通报;2013年04期

5 秦琅;朱毅;;莱氏衣藻鞭毛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杨敏;胡鸿钧;李夜光;;中国衣藻属研究(Ⅰ)[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年06期

7 伍盈盈;;衣藻生物吸附铜的实验研究[J];贵州化工;2006年03期

8 王潮岗,胡章立;莱茵衣藻细胞核转化系统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于宝霞;培养衣藻的几个关键因素[J];生物学通报;2005年06期

10 胡章立;王潮岗;吴锦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莱茵衣藻中的高效表达[J];深圳特区科技;2005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照江;李洪涛;朱晔荣;白艳玲;王勇;;酸胁迫对莱茵衣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A];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农业——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徐丽华;林章凛;;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氢酶的定向进化[A];代谢工程和工业生物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吾甫尔·米吉提;艾山江;徐琴;艾尔肯·热合蔓;A.S.Chunaev;;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中叶绿素b生成的遗传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阅增;张惟杰;李荫蓁;;几种元素对衣藻和酵母生长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5 吴志华;黎双飞;胡章立;;莱茵衣藻线粒体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初步研究[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七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俊;吴锦霞;胡章立;;表达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莱茵衣藻的构建与功能研究[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宋燕子;贾彬;林柏成;胡章立;黄瑛;;莱茵衣藻酰基辅酶A合成酶功能验证及其调控脂肪酸代谢的研究[A];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4年

8 兰利琼;卿人韦;吴巧玉;周密;刘翔;刘佳;刘萍;耿晓娟;傅华龙;;沙角衣藻的抗菌活性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玉兰;;衣藻视紫红质的位置及其在细胞分裂周期中的动态变化[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10 徐田枚;张洪涛;吾甫尔·米吉提;艾尔肯·热合蔓;A.S.Chunaev;;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pds基因突变株的突变性质分析[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美国也盯上了海藻[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菲菲;编码基因CrAC3在莱氏衣藻中的转化与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刘晨临;日本凋毛藻表达序列标记及南极衣藻分子系统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丁q

本文编号:2604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604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