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阿托伐他汀对脑外伤小鼠模型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07:35
【摘要】:背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过度的炎症反应是一种严重的继发性脑损伤,同时具备有益的和致病的双重作用。大量的数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降脂的作用,还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和抗炎特性。在他汀类药物中,阿托伐他汀作被证实在实验性TBI模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关于其对TBI后急性期神经炎症的影响证据不足。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估阿托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免疫调节反应的影响,探讨其对TBI后外周血白细胞侵犯以及对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eCCI)建立C57BL/6小鼠TBI模型。TBI后1h开始,连续三天口服阿托伐他汀或生理盐水。使用改良的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转棒实验(Rota-rod)评估TBI小鼠短期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对入侵脑组织的白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检测促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通过定量实时PCR(q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和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转化。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染色和神经元细胞核(NeuN)的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标记和鉴定凋亡的神经元。结果:阿托伐他汀以1mg/kg/day的剂量治疗可显著减少TBI小鼠神经元凋亡并改善其行为缺陷。阿托伐他汀治疗后,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入侵也显著减少,促炎细胞因子(IFN-γ和IL-6)和趋化因子(RANTES和IP-10)的产生也减弱。值得注意的是,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增加了外周脾和脑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比例,同时增加了其主要效应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的水平。我们还发现阿托伐他汀显著减弱总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化,但可通过抑制M1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和增强M2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而提高M2/M1比率。结论:我们的数据表明,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地调节TBI后过度的神经炎症反应,其机制包括调节外周白细胞的入侵和调节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
【图文】:

图片,小鼠


图 1:图片来自(Yasir N. Jassam, Saef Izzy, Michael Whalen etal.Neuroimmunology of Traumatic BrainInjury: Time for a Paradigm Shift[J]. Neuron. 2017 Sep 13;95(6):1246-1265.)。1.1 对象和方法1.1.1 实验动物6-8 周龄雄性 C57BL/6 小鼠(20-23g)购于北京市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本研究的实验方案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中国天津)批准。 所有 C57BL/6 小鼠生活的动物室内环境为:温度控制在(20±2°C);湿度控制在(55±5%);保证动物房内要有较亮的工作光线和较暗的生活光线调节(昼夜 12h);保证小鼠自由的获取食物和水;保障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小鼠适应新的环境一周左右的时间后,,再进行相关实验,以排除环境变化对实验数据的影响。1.1.2 实验仪器和设备控制性皮层撞击仪 (图 1.1) 美 国 Custom Design &Fabrication 公司

控制性,皮层,美国,公司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阿托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急性期免疫反应的影响TRIZOL 试剂 美国 Invitrogen 公司cDNA 合成试剂盒 美国 Invitrogen 公司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 美国 Invitrogen 公司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51.15;R-3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峰;刁守志;王顺利;孟庆斌;;术中ENBD造影指导下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8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24期

2 高艳;赵佳佳;陈雪;高震;李伟;傅焓;张科学;戴体俊;王红军;张洋;;氯胺酮对幼龄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和致遗忘作用及其与GABA_A、NMDA受体的关系[J];中国药房;2013年01期

3 腾清蕾;高建芝;高亚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12期

4 曹甲甲;张阳;张志湘;卞士中;;氯胺酮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1期

5 朱薇;潘芳;江虹;于洪鸾;孙琳;王力;;氯胺酮对食蟹猴大脑血管病理及NADPH氧化酶表达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6 康辉;高鹏飞;刘菲;陈琳;金路;王辰;陶伟荣;邢凡;王丹;;羟丁酸钠对氯胺酮LD_(50)和催眠ED_(50)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商玉萍;;我院2005~2007年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的使用分析[J];安徽医药;2009年04期

8 王华;张焰;张建楠;任炳旭;曾因明;;反复注射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幼年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年11期

9 陈涛;罗刚;朱俊;;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胡绚丽;卞士中;;氯胺酮滥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J];中国司法鉴定;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亚楠;咪达唑仑对氯胺酮致胎鼠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保护作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2 郭岑;氯胺酮对子鼠海马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8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608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6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