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间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10:12
【摘要】:目的:应用神经内镜并模拟尸头解剖,观察神经内镜下经眉间入路的显露范围,并测量解剖学相关参数。探讨神经内镜下眉间入路对中线前颅底、鞍区及附近手术的显露范围、适应证及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材料和方法:利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0具,以分层局部解剖和模拟手术相辅的方法进行尸头解剖。根据相关文献提示,于鼻根上1 cm作横行水平切口,弧形向两侧眉弓延展,切口两端以眶上孔眶上切迹为界,向上呈“U”形,长约4.5-5.0 cm。在骨组织和颅内解剖上,则以模拟内镜下眉间手术为操作原则。于皮肤切口内形成一约30×25 mm大小的骨窗,观察额窦开放程度,并结扎上矢状窦近颅底处。而后切开硬膜,脑压板轻轻抬起额底,显微剪刀分离纵裂。分别导入0°和30°内镜,观察在限定的骨窗内神经内镜下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神经内镜下的操作空间、内镜下前颅窝各组织结构相互位置关系。于骨窗外板测量各点距离前颅窝相应解剖标志的长度,并做分析,明确相关手术适应症及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结果:神经内镜导入骨窗内,观察内镜下沿途所见解剖结构,并测量相关数据。1.具有定位意义的解剖标志有蝶骨平台、鞍结节、双侧前床突、双侧后床突,进入第一间隙后的解剖标志有鞍隔、垂体柄、垂体等,继续向深处可观察到视交叉、前交通动脉、终板等。中线两侧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打开终板对第三脑室周围组织结构有充分的显露。内镜下能够对中线前颅底双侧神经血管组织结构提供充分的暴露。2.测量结果:骨窗下界至至左侧前床突的距离为(61.97±3.51)mm;至右侧前床突的距离为(62.21±3.20)mm;至视交叉前缘间距为(67.40±5.38)mm;至鞍结节间距为(57.91±2.64)mm;至鞍隔中心间距为(68.45±4.88)mm;至终板中点间距为(67.86±4.91)mm;至前交通动脉间距为(60.89±6.17)mm;至左侧后床突的间距为(67.56±3.84)mm;至右侧后床突的间距为(66.78±3.23)mm;至左侧颈内动脉分叉处的间距为(69.45±2.34)mm;至右侧颈内动脉分叉处的间距为(68.01±3.53)mm。结论:神经内镜下眉间入路可对中线前颅底、鞍区附近两侧的解剖结构达到有效的显露,能够适用于跨中线前颅底病变;经此入路能够对视交叉上隙提供充分显露,适用于鞍上区中线部位的病变以及鞍内向鞍上生长的病变;对于前颅底血管暴露较好,可用于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而且对基底动脉尖以及后循环动脉提供适当显露;神经内镜下眉间入路对于三脑室结构能够提供较好的显露。神经内镜具有抵近观察优势,且视野广阔、能通过狭窄的间隙等优点,能够增加手术精准度。
【图文】:
内镜成像系统
部分显微器械及测量工具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22
本文编号:2683376
【图文】:
内镜成像系统
部分显微器械及测量工具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铎;关俊宏;潘蔚然;于宏伟;王成林;刘云会;;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2期
2 兰青;积极开展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3 王忠诚;二十一世纪的神经外科学——微创神经外科学[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4 赵继宗;向显微神经外科新高度─—“锁孔”技术迈进[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5 王忠诚,张亚卓;积极稳妥的开展微侵袭内窥镜神经外科[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6 朱贤立,张方成,赵洪洋,赵甲山,林洪,林宁,聂世斌;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2683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6833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