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慢性头痛模型大鼠中纹状体边缘区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20:15

  本文关键词:慢性头痛模型大鼠中纹状体边缘区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纹状体内的部分神经核团在痛觉传导和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许多急慢性疼痛类疾病的发病过程。纹状体边缘区(marginal division of striatum,MrD)是由我国学者首先发现的纹状体内的功能新区。既往的研究发现MrD内富含伤害性刺激神经元和与疼痛传导与调节密切相关的P物质。近来国内学者陈志晔等对1例左侧壳核软化灶导致右侧躯体偏身疼痛的患者行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患者左侧边缘区功能连接较健康对照显著下降,提示边缘区可能参与人类疼痛调节。本研究基于以上证据,通过炎症汤反复刺激大鼠上矢状窦硬脑膜引发大鼠无菌性硬脑膜炎症,建立模拟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大鼠模型,,观察CM模型大鼠MrD区神经元形态和数量的变化以及P物质表达量的变化。另外通过单纯损毁单侧或双侧大鼠的MrD区以及单侧或双侧损毁CM模型大鼠的MrD区,探究损毁MrD后CM模型大鼠的痛觉阈值和行为学是否发生改变,以明确MrD区在大鼠CM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雄性SD大鼠72只(220-250g),随机分成6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12)、CM造模组(n=12)、CM造模+双侧损毁组(n=12)、CM造模+单侧损毁组(n=12)、单纯双侧损毁组(n=12)和单纯单侧损毁组(n=12)。通过微量注射器向大鼠硬脑膜注射炎症汤行模拟慢性偏头痛造模,通过立体定位技术向大鼠脑MrD区注射海人藻酸进行损毁。2.通过Von Frey纤维丝测量大鼠眶周皮肤的痛觉阈值变化,并以此反应大鼠的痛觉敏感性变化。通过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评估大鼠头痛程度是否发生改变。3. 对大鼠MrD区行尼氏染色,观察MrD区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测量大鼠MrD区P物质表达情况的变化。4.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行c-fos染色,对不同组别的c-fos阳性表达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 大鼠眶周皮肤痛觉阈值测量结果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痛觉阈值无明显变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偏头痛造模组、偏头痛造模+双侧损毁组和偏头痛造模+单侧损毁组大鼠的痛觉阈值明显降低(P0.05),但三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单纯双侧损毁组和单纯单侧损毁组的痛觉阈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2. 大鼠行为学分析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偏头痛造模组、偏头痛造模+双侧损毁组和偏头痛造模+单侧损毁组大鼠的单侧理毛行为和休息行为时间明显增加(P0.05)而探索行为时间明显减少(P0.05);单纯双侧损毁组和单纯单侧损毁组大鼠的各项行为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 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偏头痛造模组大鼠MrD区梭形细胞数目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细胞形态没有发生改变。4. P物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偏头痛造模组和偏头痛造模+单侧损毁组大鼠的未损毁侧MrD内P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偏头痛造模+双侧损毁组、单纯双侧损毁组以及偏头痛造模+单侧损毁组和单纯单侧损毁组大鼠的损毁侧MrD内P物质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单纯单侧损毁组的未损毁侧MrD内P物质含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5. C-f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偏头痛造模组、偏头痛造模+双侧损毁组和偏头痛造模+单侧损毁组PAG区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双侧损毁组和单侧损毁组。提示本实验对大鼠行硬脑膜炎症汤灌注致慢性偏头痛模型造模成功。结论:1.对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反复滴注炎症汤可以建立模拟慢性偏头痛发作的大鼠模型。2.在CM模型下,大鼠的MrD区梭形细胞数量和形态没有发生变化,但MrD区内P物质表达显著增加,提示MrD参与了CM疾病过程。3.损毁CM模型大鼠的MrD区不能改变大鼠的痛觉阈值和行为学,提示MrD区在偏头痛产生和调节的过程中并不能起到易化或抑制的作用,其功能变化可能为继发性改变。
【关键词】:偏头痛 模型大鼠 纹状体边缘区 P物质 行为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32;R741
【目录】:
  • 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8
  • 参考文献15-18
  • 材料和方法18-29
  • 1 实验材料18-19
  • 2 实验方法19-27
  • 3 统计方法27-29
  • 结果29-37
  • 1 大鼠眶周皮肤痛觉阈值结果29-30
  • 2 大鼠行为学分析30-33
  • 3 尼氏染色结果33-35
  • 4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5-37
  • 讨论37-41
  • 参考文献41-43
  • 文献综述43-63
  • 参考文献53-63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新民,舒斯云;纹状体边缘区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宁群,舒斯云,包新民;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和海马的功能联系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8期

3 包新民,舒斯云,王虹;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1期

4 陈旭红,舒斯云,梁振江,包新民;纹状体边缘区学习记忆相关抑制性信号转导过程与蛋白磷酸酶1的参与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5 舒斯云;包新民;;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突触特征[J];广东解剖学通报;1991年01期

6 舒斯云;包新民;李胜修;许藏蔚;;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传入投射细胞的免疫组化特性[J];解剖学杂志;1993年06期

7 王钧,舒斯云,包新民,李胜修;海人藻酸毁损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后对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李胜修,舒斯云,包新民,许藏蔚;海人藻酸损毁纹状体边缘区后对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影响的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6年01期

9 舒斯云,包新民,吴永明;学习记忆新区——纹状体边缘区的发现和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5期

10 李凡,舒斯云,包新民,李胜修,江刚,杨文科;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多巴胺免疫阳性反应物的分布[J];解剖学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包新民;舒斯云;张魁华;曾建新;;纹状体边缘区内乙酰胆硷的分布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A];首届中国神经信息学讨论会摘要[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剑峰;我国医药科技成就瞩目[N];福建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钧;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与边缘系统的关系以及缺氧对边缘区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2 吴永明;人脑纹状体边缘区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及边缘区在学习记忆环路中地位的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3 陈旭红;大鼠脑纹状体边缘区参与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4 温志波;人脑纹状体边缘区的临床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王虹;纹状体边缘区内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抑制性氨基酸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6 陈立学;大鼠脑纹状体边缘区多巴胺受体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宁群;纹状体边缘区与边缘系统关系以及探索边缘区特异基因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8 常铉;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静;慢性头痛模型大鼠中纹状体边缘区的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2 李凡;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多巴胺免疫组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慢性头痛模型大鼠中纹状体边缘区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69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2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