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虫复合体Ⅰ与抑制剂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
本文关键词:蠕虫复合体Ⅰ与抑制剂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蠕虫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传播广泛。蠕虫复合体Ⅰ是与蠕虫电子传递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酶复合体,是来自于NADH或FADH2的电子进入传递链的入口,而电子传递过程形成的质子泵是ATP合成的驱动力,故而蠕虫复合体Ⅰ的活性被抑制会造成蠕虫不能正常产能,而导致其死亡,也因此复合体Ⅰ成为了潜在的抗蠕虫药物设计靶点。但由于复合体Ⅰ本身结构巨大而复杂,因此对其与抑制剂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极端耐热菌(Thermus thermophiles)复合体Ⅰ是目前唯一已通过实验方法测定三维结构并已知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复合体Ⅰ。本文通过同源建模、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等计算机模拟方法对极端耐热菌及蠕虫研究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复合体Ⅰ与泛醌、深红醌两种底物以及Ukulactone A.Ukulactone B.Wortmannilactone F三种结构相似的抑制剂的结合机理进行研究,寻找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并阐明它们的作用类型,或将有助于蠕虫病防治药物的开发及合理改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同源建模以组成极端耐热菌复合体Ⅰ的活性口袋的两亚基Nqo4和Nqo6为模板构建了秀丽隐杆线虫复合体Ⅰ由CI-49KD(?)PSST两亚基组成的活性口袋,并对所构建的活性口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能量较低、氨基酸残基的空间结构合理、模型与自身氨基酸的匹配合理,可作为分子模拟研究的受体;(2)通过分子对接得到极端耐热菌和秀丽隐杆线虫两种复合体Ⅰ活性口袋分别与泛醌、深红醌两种底物以及Ukulactone A.Ukulactone B和Wortmannilactone F三种代表性抑制剂的初步结合构象,同时发现秀丽隐杆线虫复合体Ⅰ活性口袋与三种抑制剂结合时,可能出现两种类型的构象:抑制剂的氧杂二环与受体的CI-49KD亚基相互作用而吡喃环与PSST亚基相互作用,或抑制的吡喃环与CI-49KD亚基相互作用而氧杂二环与PSST亚基相互作用。结合自由能的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结合模式均有可能是秀丽隐杆线虫复合体Ⅰ与抑制剂结合的最终模式;(3)通过对受体与配体结合所得到的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以及三维构象分析发现,底物较长的类异戊二烯结构有利于其与受体上更多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因此底物与受体的结合自由能总是强于抑制剂;Thr101、极端耐热菌复合体Ⅰ的Met412——对应秀丽隐杆线虫复合体1的Met455对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总有较大贡献;大多数情况下配体的环状结构总是能与受体Nqo4/CI-49KD亚基上的1-2个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或产生共轭效应,增加了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稳定性。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 呼吸链复合体Ⅰ 抑制剂 作用机制 计算机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绪论10-25
- 1.1 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Ⅰ的功能10-12
- 1.2 复合体Ⅰ与底物醌类及抑制剂的结合位点12-14
- 1.3 复合体Ⅰ的抑制剂14-16
- 1.3.1 Nafuredin14-15
- 1.3.2 Ukulactone15-16
- 1.3.3 Wortmannilactone F16
- 1.4 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16-24
- 1.4.1 同源建模17-20
- 1.4.2 分子对接20-21
- 1.4.3 分子动力学模拟21-24
-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24-25
- 2 秀丽隐杆线虫复合体Ⅰ的同源建模25-30
- 2.1 引言25
- 2.2 计算方法25-26
- 2.2.1 序列比对25
- 2.2.2 秀丽隐杆线虫复合体Ⅰ活性口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25-26
- 2.3 结果与讨论26-29
- 2.3.1 目标序列与模板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26-27
- 2.3.2 秀丽隐杆线虫复合体Ⅰ活性口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27-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3 复合体Ⅰ与底物和抑制剂的结合模式30-35
- 3.1 引言30
- 3.2 计算方法30-31
- 3.2.1 准备配体和受体30
- 3.2.2 受体与配体的对接30-31
- 3.3 结果与讨论31-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4 复合体Ⅰ与底物和抑制剂的相互作用分析35-79
- 4.1 引言35
- 4.2 计算方法35-37
- 4.2.1 分子动力学模拟35-36
- 4.2.2 结合自由能的计算36-37
- 4.3 结果与讨论37-77
- 4.3.1 Pocket1与配体的相互作用37-53
- 4.3.2 Pocket2与配体的相互作用(一)53-67
- 4.3.3 Pocket2与配体的相互作用(二)67-77
- 4.4 本章小结77-79
- 结论79-80
- 参考文献80-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86-87
- 致谢87-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筱梅;姚咏明;盛志勇;;炎症复合体与炎症反应[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年02期
2 周水森;微小按蚊复合体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2年01期
3 杨晓喻;王华英;雷欣;廖运茂;鲜苏琴;刘长虹;;可切削渗透陶瓷复合体试件断面的显微结构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4 费涛,章蕾,赵辉;复合体充填法治疗牙鉭面敏感症的疗效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04年02期
5 陈永勤;梁斌;陈立军;李昀熹;周涛;鲁丹;;综合性科室眶颧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7期
6 张彤;刘洪臣;祁鹏;倪林;霍娜;;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精确建立[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2年04期
7 秦雪;何谓人类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8 闫黎津;李蓓;鲁莉英;;新型眩彩复合体机械性能评价[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年03期
9 孔海波;;HLA复合体与传染病[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5年04期
10 邓雨萌;;口外前率引颅面复合体的有限元生物力学效应分析[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敬思;K.Fukushima;K.Takizawa;郑岳臣;K.Nishimura;Y.Gr釨ser;G.S.de Hoog;;Pseudallescheria boydii复合体中菌种的认识[A];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集[C];2007年
2 隋国舜;廖立兵;;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信义;;新型复合体垫底材料的临床应用[A];口腔新材料的临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隋国舜;廖立兵;胡鸿佳;;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A];2005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田辉;;胶粘剂与座舱玻璃复合体材料性能研究[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尹宁北;;基于鼻唇复合体理论的微创唇鼻综合美容技术[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敏;周浩;叶湛;孙晓海;;上肩部悬吊复合体在“浮肩”治疗中的应用[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付宏刚;周卫;任志宇;曲阳;;双功能介孔TiO_2/α-Fe_2O_3复合体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杨;赵德明;;AIM2炎症复合体:激活的机制和功能[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薇;;探索MRI观察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方法[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炳彦;着眼创新型军队的基本特征谋转型[N];中国国防报;2009年
2 伍吉勇;AP复合体加纳米材料修复龋齿[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代启国;基于蛋白质网络的复合体识别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京国;Complexin与SNARE复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功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祁健;内吗啡肽2在前包钦复合体抑制呼吸的机理[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4 周卫;TiO_2介孔复合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敏;钙离子信号途径依赖性磷酸酶PP2B和PP1α协同激活P-TEFb复合体的分子机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邓勇;蓝藻NAD(P)H脱氢酶复合体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孙瑞雪;肥胖和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对3T3-L1细胞NALP3炎症复合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8 李响;AP1复合体在HCV感染过程中作用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9 侯敏;中位牵引前移面中份骨骼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梦妍;化学氧化剂(NaOCl)作用下有机—矿物复合体中有机碳的稳定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玉玲;禺毛茛多倍体复合体及其近缘种低拷贝核基因克隆及标记筛选[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3 刘修齐;Fanelli C型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6年
4 王骏腾;安全复合体视角下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困境[D];山东大学;2016年
5 储辉;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应用解剖及临床重建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陶勇;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后路手术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刘容孜;矿物—细菌—腐殖酸三元复合体的形成方式对镉吸附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8 左学龙;基于弹性本构关系的根—土复合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9 郑志勇;铁氧化物及其腐殖质复合体对六价铬的吸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赵帆;蠕虫复合体Ⅰ与抑制剂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蠕虫复合体Ⅰ与抑制剂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6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