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丽沙假病毒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06-10 17:12
【摘要】:丽沙病毒(Lyssavirus)感染动物或人类引起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丽沙病毒最初感染机体时,不进入血液循环,也无临床症状,当出现临床症状,如发热、吞咽困难、唾液过多、恐水和麻痹时,一般才被确诊。但当患者一旦发病,将无药物或疫苗可用,致死率达100%。近年来,狂犬病死亡人数一直高居我国传染病死亡人数前列,丽沙病毒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及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丽沙病毒是典型的囊膜病毒,表面G蛋白是参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唯一因子,而与病毒G蛋白作用的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目前尚不明确。此外,虽然已知丽沙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是pH依赖的内吞过程,但此类病毒仍与其他pH依赖的囊膜病毒不同(如甲型流感病毒、HCV、丝状病毒等)。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病毒进入抑制剂的发现及机制研究,前期也已发现了一些丝状病毒、冠状病毒和沙粒病毒的进入抑制剂,建立以丽沙病毒G蛋白包裹慢病毒核心的假病毒模型,将有助于研究这些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此外,由于丽沙病毒受体的复杂性和对氢离子浓度的敏感性均有自身的特点,发现丽沙病毒进入抑制剂,将有助于理解此家族病毒的进入机制,并且对目前仍无药可用的丽沙病毒药物研发也有提示作用。基于上述目的,本论文针对最早确定的7种基因型丽沙病毒构建了以G蛋白包裹慢病毒核心的假病毒。这7 种病毒分别为 Rabies lyssavirus(RABV)、Lagos bat lyssavirus(LBV)、Mokola lyssavirus(MOKV)、Duvenhage lyssavirus(DUVV)、European bat 1 lyssavirus(EBLV-1)、European bat 2 lyssavirus(EBLV-2)和 Australian bat lyssavirus(ABLV)。针对上述7种病毒,本论文首先构建了病毒表面糖蛋白G的表达质粒,考察G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然后将G蛋白质粒与敲除外壳基因并带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HIV-1核心质粒共转293T细胞,两种基因表达并包装生成lyssavirus-G/HIV假病毒,随后优化了假病毒的包装条件,最后考察了假病毒的感染性。结果显示,所构建的7种病毒(RABV、ABLV、DUVV、EBLV-1、EBLV-2、LBV和MOKV)的表面糖蛋白表达质粒均可在293T细胞中有较高表达,其中有6种病毒(DUVV、EBLV-1、EBLV-2、RABV、LBV 和 MOKV)的 G 蛋白能够与HIV-1核心包装成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通过优化去除G蛋白羧基端His标签后,RABV和MOKV假病毒感染能力提高100倍。随后,本论文又通过优化GP质粒与HIV核心质粒的转染总量及比例确定假病毒的包装条件,结果显示,6孔板最佳质粒转染总量为2 μg,假病毒最佳质粒转染比例分别为DUVV-G:HIV-luc =1:8;EBLV-1-G:HIV-luc =1:8;EBLV-2-G:HIV-luc =1:8;MOKV-G:HIV-luc =1:8;RABV-G:HIV-luc=1:4,LBV-G:HIV-luc=1:16。优化后的假病毒(DUVV-G/HIV-luc、EBLV-1-G/HIV-luc、EBLV-2-G/HIV-luc、LBV-G/HIV-luc、MOKV-G/HIV-luc 和RABV-G/HIV-luc)感染293T细胞信号值均超过1×106RLUs,且感染的病毒量与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呈相关性。最后,本论文检测了丽沙病毒对不同种属、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的感染性,结果显示:人源细胞系中,A549(肺癌细胞系)、U87MG(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和293T(肾细胞系)对多数丽沙病毒易感,信号值均超过了 1×106RLUs,此结果与丽沙病毒的嗜神经性和组织分布特性相符。仓鼠肾细胞系(BHK-21)也对大多数丽沙病毒易感,提示啮齿动物有作为丽沙病毒宿主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论文应用假病毒技术建立了 6种丽沙假病毒模型(DUVV-G/HIV-luc、EBLV-1-G/HIV-luc、EBLV-2-G/HIV-luc、LBV-G/HIV-luc、MOKV-G/HIV-luc和RABV-G/HIV-luc),并利用这6种丽沙假病毒对不同种属、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的感染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星;苏瑶;董方玉;陈盼;李克雷;高帆;卞莲莲;孙世洋;胡亚林;毛群颖;梁争论;;柯萨奇病毒A组6型报告基因假病毒可视化感染模型的建立[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8年06期

2 王亚婷;李文生;闫小飞;齐宗利;郭华;;人乳头瘤病毒58型L1/E7“假病毒”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03期

3 王旭娜;王奔;;假病毒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健康之路;2015年08期

4 刘华雷,Lijun Rong,魏建超,陈溥言;整合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糖蛋白的假型鼠白血病病毒[J];中国病毒学;2005年02期

5 肖性龙;余以刚;翟建新;李惠芳;吴晖;;含组氨酸纯化标签的假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年07期

6 徐树莹;乔录新;史宣玲;徐萌;魏飞力;袁霖;石英;陈德喜;;HIV-1假病毒包装方法的探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1期

7 侯志飞;蒋栋;赵学森;曾辉;;诱导表达人IFITM3的293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对H1N1型流感病毒侵染作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8年02期

8 夏平安;党占国;周斌;陈溥言;崔保安;邱璜;卢高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M蛋白介导的E蛋白假型鼠白血病病毒的构建[J];病毒学报;2008年05期

9 王艳海;韩晓旭;;HIV-1假病毒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年07期

10 王萍;张高红;郑永唐;;基于假病毒筛选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华雷;王志亮;周斌;陈溥言;;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假病毒体系的建立及侵入细胞机理[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斌;党占国;刘珂;陈溥言;;整合猪瘟病毒囊膜蛋白的假型鼠白血病病毒感染性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华雷;王志亮;陈溥言;;血凝素蛋白裂解位点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侵入细胞的影响[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种辉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假病毒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学星;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与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卢燕来;人γδT细胞对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及假病毒的免疫应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李金林;湖北地区汉坦病毒基因特征研究及假病毒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2年

5 李月涛;RVFV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燕;丽沙假病毒模型的构建与优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丁文婷;脊髓灰质炎Sabin株假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3 李倩倩;埃博拉病毒等高致病性传染病假病毒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7年

4 刘桂秀;脊髓灰质炎假病毒的构建及其在中和抗体检测方法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7年

5 郝晓甜;柯萨奇病毒B组5型野生型及假病毒小鼠模型的建立和初步应用[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7年

6 王洪;阿片类物质使用与HIV-1原发性耐药的横断面研究及表型耐药检测假病毒的构建[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马红霞;HIV-1中和抗体快速安全的评价体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京京;冠状病毒假病毒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受体识别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9 王文波;诱导HIV-1中和抗体的膜蛋白抗原的优化和改造[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11年

10 李少雄;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型HIV-1药理模型的建立[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06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706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c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