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利用基因剔除小鼠模型研究MrgF和Agk的生物学功能

发布时间:2020-07-07 16:30
【摘要】:第一部分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MrgF在伤害性感受中的作用研究利用小鼠基因敲除技术,从整体动物水平来研究基因功能、人类疾病发病机制、胚胎发育过程和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各个研究领域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MrgF属于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其配基和生物学功能未知。该家族大部分成员的mRNA特异性地选择分布于与痛觉产生和传导相关的感觉传入神经元上,提示该家族受体可能参与了对疼痛的感受和调节的神经回路。我们在前期实验中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建立了MrgF基因剔除小鼠。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学实验,发现MrgF基因剔除小鼠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对外周热痛觉和痒觉的感受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辣椒素和福尔马林诱导的炎性痛模型上与正常野生型小鼠相比有显著性改变,表现出对伤害性疼痛耐受增加,痛敏水平降低。进一步的研究中显示MrgF受体的表达特异性地分布于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和脊髓背根神经节感受神经元上。背根神经节内Creb介导的磷酸化水平影响了疼痛相关c-fos和Penk基因的表达。在疼痛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Runx1、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7、Nav1.8、Nav1.9在MrgF基因剔除小鼠都发生了显著性下降。实验结果显示MrgF受体在伤害感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一步补充了对Mrgs受体家族功能的研究。第二部分Agk基因与线粒体病的相关性研究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DNA或细胞核DNA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结构或功能的缺陷致使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疾病的表现。疾病的症状复杂多样,确诊困难,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携带有线粒体DNA突变或细胞核DNA突变的线粒体病小鼠模型研究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对发现新的治疗线粒体病的方法有重要意义。Sengers综合征(MIM 212350)是一类由细胞核基因AGK突变引起的线粒体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先天性白内障、肥厚性心肌病、骨骼肌病变、运动耐受力缺乏以及乳酸酸中毒。AGK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线粒体病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是很明确。我们通过条件性基因剔除技术建立了Agk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并进一步通过生殖系统表达的Cre小鼠实现了Agk基因的全身性敲除。Agk基因剔除纯合子小鼠心肌、骨骼肌表现出与人类Sengers综合征相似的组织病理改变,出现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下降和线粒体结构功能受损,但没有出现Sengers综合征的先天性白内障表型。基因剔除纯合子小鼠MEF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提示Agk基因缺失导致的细胞异常凋亡,与Sengers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Agk基因剔除小鼠的建立,有助于我们从整体动物水平阐明线粒体病发生、发展的生理、病理机制,并可为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提供了实验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32;R402
【图文】:

系统发生树,家族


rg受体家族是2001年发现的一类疼痛相关的新型G蛋白偶联受体,的基因与MAS1原癌基因具有35%的同源性,因此命名为Mas相关G(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Mrgs)[14]。Mrg家族大部NA特异性地以非重叠形式表达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 TG)的伤害感受神经元上[14, 15],这些信息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16],因此这些受体被定义为感觉神经元特ensory Neuron-Specific Receptors, SNSRs)[15]。这种特异性表达模式体可能参与了对疼痛的调节的多条神经回路。根据序列同源性,M步被分成很多亚家族,其中MrgA,MrgB和MrgC亚家族仅在啮齿达,包含大约50种相关基因[17],另外有6种Mrg的单拷贝基因包括,MrgF(RTA),MrgG,MrgH和Mas1在啮齿类和人类中有明确的同图1.1)。

信号通路,经典,G蛋白


侧的效应器起作用,而是通过与之偶联的G蛋白,进一步通过内多种下游基因的表达变化,从而引起细胞的各种生物学效应、吞噬、分泌、收缩和电生理活动等[4, 19]。GPCRs典型的传递异性的配体与GPCRs的配体结合域结合,导致受体被激活,分化,从而对下游的G蛋白复合物产生影响。G蛋白复合物是由部分组成的异源三聚体,按照Gα亚基的结构和作用的不同,白(Gs)和抑制型G蛋白(Gi),以及Gq和G12,各亚型基因序性[20]。Gs的α亚基Gα在未被激活前,与Gβ和Gγ组成的二聚体体,且被GDP结合从而呈现无活性状态。当GPCRs与配体由于构象的变化诱发G蛋白复合物上的Gα-GDP与GTP交态的Gα-GTP,同时,Gα-GTP与Gβγ二聚体分离并移动到上的腺苷酸环化酶部位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后者催化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继续向下传递信号(图1.2)[21]。

物种,小鼠,基因,氨基酸


小鼠 MrgF 基因又称为 Mrgprf、Mgrc、BC019711,1990 年 Ross 等人克隆了大鼠的 MrgF 基因,他们称之为 RTA 基因。大鼠的 RTA 基因编码 343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同时通过 cDNA 文库比较,发现该基因是与 MAS1 癌基因有 34%同源性的具有 7 个跨膜结构域的 GPCRs[51]。MrgF 基因在大部分哺乳动物中都有同源基因,包括人类、黑猩猩、恒河猴、牛、猪、啮齿类等(图 1)。小鼠 MrgF 基因定位于小鼠 7 号染色体 F5 区,长 8.6 kb,包含 3 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为 1032 bp,蛋白产物有 343 个氨基酸。用 Blastp 程序进行人与小鼠的 MrgF 蛋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小鼠 MrgF 与人 MRGF 同源性高达 86%(图 2)。小鼠 MrgF 蛋白 N 端有 44 个氨基酸,C 端有 49 个氨基酸,具有特征性的 7 个 α螺旋跨膜区(7TM)结构域(图 3),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的视紫红质亚家族(Rhodopsin family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作为受体蛋白 MrgF 有 G 蛋白偶联受体活性和信号传导活性,其配基和生物学功能未知,是一类孤儿 GPCRs(orphan GPCRs,oGPCR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光荣,孙伟,胡卫江,陈立,崔淑芳,汤球,曹平;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的建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孙伟,郝光荣,崔淑芳,汤球,黄立志,曹平,卢大儒,王琪;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的生长繁育和主要血液学指标观测[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2年04期

3 谈寅飞,王雁玲;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剔除——条件基因剔除技术[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年05期

4 高翔;;小鼠基因功能研究及疾病模型系列专题(三)——条件型基因剔除小鼠表型鉴定的基本方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孙岳平;张丽君;张梅;金月娥;柳子星;张洪信;陆顺元;孔辉;王铸钢;;RIG-I基因剔除小鼠表型的初步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7期

6 王晓东;顾卫忠;邢正弘;邵家胜;;基因剔除小鼠的繁育初探[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6年04期

7 郝光荣,孙伟,陈立,崔淑芳,汤球,黄立志,曹平;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的遗传及血液学指标检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2年04期

8 郭晓强;;马丁·约翰·埃文斯[J];遗传;2009年07期

9 郝光荣,孙伟,汤球,崔淑芳,黄立志;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的培育历史与建系方法[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3年02期

10 战大伟,王冬平,栾蓉晖,孙岩松,李吉庆,李文龙,时彦胜,李桂军,李爱兰;Smad3基因剔除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70日龄Smad3小鼠[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洪;马伟;丁澄;金玫蕾;;基因剔除小鼠制作过程中相关技术的建立[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孙伟;郝光荣;崔淑芳;曹平;汤球;卢大儒;王琪;;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的选育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毛春明;杨晓;程萱;吕娅歆;黄翠芬;;角质细胞特异性Smad4基因剔除小鼠的建立[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孙岩松;吕雅歆;时彦胜;战大伟;张爱兰;杨晓;;Smad3基因剔除小鼠的基因型鉴定与遗传稳定性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5 张琪;鞠躬;;利用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研究Notch信号途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周江;程萱;孙彦洵;吕娅歆;程静;黄培堂;黄翠芬;杨晓;;基于Cre/LoxP系统的Smad2条件基因剔除小鼠的建立[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陈骐;;Tau蛋白非正常聚集的一种新的基因剔除小鼠模型[A];2013年全国老年性痴呆与相关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吕力为;;B淋巴细胞发育及功能调控的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9 吴金美;S.B.Patel;;Abcg4基因剔除鼠的特性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崔玉芳;姜竺君;毛春明;靳巍;吕亚歆;杜雪梅;徐菡;杨晓;孙启鸿;;Smad 3基因剔除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分析[A];第七届全军防原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储国强;我国基因剔除研究又获重大进展[N];科技日报;2000年

2 本报通讯员 吴志军;杨晓与基因剔除研究[N];科技日报;2000年

3 王坤;我国基因剔除研究取得重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王世恩 特约记者 王坤;四医大建立基因剔除动物模型[N];解放军报;2000年

5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王馨邋毛庆;“与鼠相伴”[N];南京日报;2008年

6 王凤梅;上海基因小鼠身世探秘[N];辽宁日报;2003年

7 晓荻;消除恐惧从基因着手[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饶毅;中国科学选题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9 通讯员 罗静邋记者 陈瑞昌;“学科特区”成为南大创新试验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吴m#麓;小鼠医院:老鼠为我们而病[N];北京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燕;利用基因剔除小鼠模型研究MrgF和Agk的生物学功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陈雪娇;利用基因剔除小鼠模型研究Nhe5和Palladin的生物学功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3 何志颖;规范化基因剔除小鼠技术体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蔡友庆;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亚型Ⅰ(GAT1)基因剔除小鼠系的建立与表型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文博;GCPⅡ基因剔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脑外伤后神经递质差异的~1H-MRS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谭凤彪;ApoM基因剔除小鼠模型构建及其在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7年

3 郭驰;BRD7基因在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及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年

4 郭常军;成骨生长肽对OPG基因剔除小鼠骨质疏松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D];复旦大学;2010年

5 蒋雪;Sidt2基因剔除小鼠的肺形态学改变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6年

6 车文良;基于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建立血友病乙转基因动物模型[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7 梁伟东;酿酒酵母菌关键酶基因剔除对谷胱甘肽及氨基酸合成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8年

8 管艳慧;猪抑肌素基因剔除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体外发育[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5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745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