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基于磁致荧光淬灭性能的双模态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初探

发布时间:2020-07-13 23:28
【摘要】: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检测快速、可现场即时检测的优势,是目前传统检测法和仪器检测法的良好补充。然而,传统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由于检测灵敏度低,难以定量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医学检测中的发展。针对上述难题,本文将传统胶体金试纸条进行快速可视化定性的特性与荧光检测高灵敏定量的优势相结合,构建出同时具有显色和荧光双信号读出机制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具体工作如下:利用超声乳化法成功制备多包裹磁纳米球,将其作为信号标记物,构建了基于磁致荧光淬灭的双模态联检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全面评价了试纸条的质量与性能。通过磁纳米颗粒的高效荧光淬灭特性和超顺磁性富集和分离待检样品,实现对血清及全血中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双模态联合检测。结果表明:多包裹磁球荧光淬灭能力强,稳定性好,在对乳腺癌相关标志物CA153和CEA的联合检测中,灵敏度分别可达到0.06 ng/mL和0.09 U/mL,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标志物cTnI和CK-MB的联合检测中,灵敏度分别可达到0.049 ng/mL和0.089ng/mL,且在实际样本检测中,检测结果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一致性良好。综上所述,本文成功构建了基于磁致荧光淬灭的双模态联检免疫层析检测技术,该联检技术提高了肿瘤和急性病症的检出率,降低了成本和样本用量,缩短了检测时间。以此试纸条为平台,今后可推广应用到多种疾病标志物的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92-33
【图文】:

免疫层析,试纸条,基本结构


图 1-1 免疫层析试纸条基本结构[36]Figure 1-1 The basic structure of ICTS[36]检测过程中,先在样品垫上滴加待测样品,在毛细管作用力下动,待测样品先与结合垫上的纳米标记探针反应,然后被检测体捕获发生特异性夹心免疫反应,生成包被抗体-抗原-纳米标,未与待测抗原结合的探针则被控制线上的二抗截留,以证明效性。简单来讲,当阅读窗内出现两条带说明目标物存在,一存在。该种免疫层析试纸条也称为三明治型检测试纸条,多适物质类(如肿瘤标志物)(图 1-2(a)),其检测信号与样本正相关。另一种常见类型是适于检测单表位小分子物质类(如测试纸条(图 1-2(b))。该种试纸条中的待测样品与检测线争结合纳米标记探针,因此其检测信号与样本中待检样品浓度

原理图,免疫层析,试纸条,原理图


图 1-1 免疫层析试纸条基本结构[36]Figure 1-1 The basic structure of ICTS[36]在检测过程中,先在样品垫上滴加待测样品,在毛细管作用力下使待测样流动,待测样品先与结合垫上的纳米标记探针反应,然后被检测线上固定抗体捕获发生特异性夹心免疫反应,生成包被抗体-抗原-纳米标记探针三构,未与待测抗原结合的探针则被控制线上的二抗截留,以证明纳米标记有效性。简单来讲,当阅读窗内出现两条带说明目标物存在,一条带说明不存在。该种免疫层析试纸条也称为三明治型检测试纸条,多适用于多表子物质类(如肿瘤标志物)(图 1-2(a)),其检测信号与样本中待检样呈正相关。另一种常见类型是适于检测单表位小分子物质类(如毒素)的检测试纸条(图 1-2(b))。该种试纸条中的待测样品与检测线上固定的竞争结合纳米标记探针,因此其检测信号与样本中待检样品浓度呈负相关

示意图,免疫层析,试纸条,磁珠


目前已被发展应用于免疫学检测及分离技术中,如图1-3 所示。该法由于磁性纳米颗粒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进行磁性分离和富集待测样品,省去了长时间的离心分离纯化步骤,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良好和高效的优点,同时待测样品几乎没有磁信号干扰,所以磁珠免疫层析检测法能够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此外,该法中不但可以根据检测区域磁纳米粒子聚集颜色深浅定性检测,还可以结合配套的磁信号检测仪器设备,使该种技术向高灵敏度和多元化检测等方向发展。图 1-3 磁珠免疫层析试纸条示意图[54]Figure 1-3 Schematic of magnetic immune chromatography test strips[54]1.4 磁纳米颗粒荧光淬灭原理分析荧光淬灭即利用胶体金(GNPs)、磁(MNPs)等金属纳米颗粒作为受体,荧光分子作为供体,在荧光淬灭模型中发生能量转移导致荧光信号强度减弱的现象。GNPs 是目前最常用的淬灭剂,这主要归功于其极高的淬灭效率(高达 99%)、高体表面积比以及特殊的 SPR 现象[55]。目前解释 GNPs 对荧光淬灭的原理主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进创;赵小寒;傅文利;蒙华;;电容电阻双模态成像系统硬件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年06期

2 严乐贫;奉小慧;;双模态车载语音控制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年08期

3 刘小勇,凌文辉,牛余涛,董建明;液体煤油双模态燃烧的点火及燃烧稳定问题初步研究[J];飞航导弹;2001年06期

4 陈雁翔;刘鸣;;智能环境中音视频双模态的身份辨识[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刘亚;王化祥;高振涛;;基于单电极双模态数字化系统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07期

6 徐从裕;余晓芬;;双模态超声波电机小波驱动的测量与控制[J];应用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7 李敬伟;马同伟;;大数据网络平台的双模态情绪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7年11期

8 熊祥;郭丙君;;基于双模态控制的交流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徐从裕;余晓芬;;基于小波差动模式的双模态超声波电机驱动特性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8年02期

10 南彩;王高华;王惠玲;王晓萍;刘忠纯;肖玲;;事件相关电位P300中视-听双模态刺激方式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忠敏;夏文超;蒋建春;张倩男;吴伯岳;;稀土掺杂磁/光双模态纳米药物载体:合成、表征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2 王亚男;王振国;孙明波;汪洪波;;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自点火效应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王玮;马]]

本文编号:2754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754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e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