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脊髓灰质炎病毒2C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15:25
【摘要】: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PV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EV),它的基因可以编码一个约250 kDa的前体蛋白(polyprotein)。病毒前体蛋白被自身的蛋白酶2A和3C切割形成11个成熟的具有功能的蛋白,其中包括4种结构蛋白(衣壳蛋白):VPO,VP1和VP3,以及7种非结构蛋白:2A,2B,2C,3A,3B,3C和3D。非结构蛋白2C及其前体蛋白2BC介导了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膜组分的变构与基于膜结构的病毒复制复合物的组装,此外,还参与了包括病毒的脱衣壳、天然免疫逃逸和病毒衣壳的形成等病毒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过程。2017年关洪鑫博士等解析了EV71 2C 116-329的结构,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多年来2C结构信息方面的空缺。本课题成功解析了 PV2C116-329的2.55A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这是我们继EV71后解析的第二个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2C蛋白结构。解析的2C蛋白结构当中包含三个subdomain:ATPase结构域,锌指结构域和一个长的C末端两亲性α螺旋(或pocket binding domain,PBD)。其中ATPase结构域和锌指结构域之间的疏水氨基酸形成了一个疏水性的“口袋(pocket)”。这两个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锌指结构的构造,EV71的锌指有三个配体,而PV的锌指结构有四个配体。与EV712C蛋白的结构相似的是,PV 2C的C末端两亲性α螺旋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相邻的一个2C蛋白的疏水性“口袋”相互结合,在晶体中同样是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与此同时分子筛柱层析的实验结果表明PV2C在溶液中是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的。我们挑选了参与构成三个结构域的关键氨基酸进行单点突变,检测其突变体的ATPase酶活性,结果表明这种寡聚化形式是2C蛋白发挥ATPase活性的结构前提。我们知道AAA+ATPase超家族的蛋白通常会形成环状六聚体结构来行使功能,2C蛋白属于该家族成员,并且电镜学研究也表明2C蛋白可以形成环状结构,因此我们推测PV 2C也会形成环状六聚体结构。我们以SV40 Large TAntigen(LTAg)的六聚体为模版,参考EV71 2C 116-329的六聚体模型,模拟构建了 PV2C的六聚体模型。并且我们以该模型为模版,把之前发现的所有的与功能相关的位点以及抑制剂抗性位点都定位到了这个六聚体模型上,这便为进一步深入探讨2C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结构生物学基础,同时这个研究成果也将为设计靶向2C抑制剂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73
【图文】:

脊髓灰质炎病毒2C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图1微小RNA病?

肠道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病毒,非结构蛋白


2肠道病毒属和口蹄疫病毒属的病毒多聚蛋白剪切。病毒RNA与病毒编码(virus-encoded邋protein,邋VPg)在其5'端连接。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个多聚蛋白,衣壳体(P1)的释放在肠道病毒中是由2A邋(黑色箭头)切割的,在口蹄疫病毒中是通过NPGotif邋(白色箭头)完成的。P2和P3多肽是基因组复制所必需的非结构蛋白前体。进一步白剪切是由3C来进行的。LP?通过自剪切从P1中释放出来。VP0是VP4和VP2的前体,是自催化的。底部的编码指的是卩NB1(NB01149)和卩1^0¥06(八丫593829)的基因组[8,9]。逡逑邋2C蛋白的研究现状逡逑.1邋2C蛋白简介逡逑非结构蛋白2C是微小RNA病毒研宄领域中最受关注的蛋白之一,它在NA病毒当中高度保守。2C通常由?330个氨基酸组成,遗传学研究已经确2C的许多功能,包括脱衣壳[10]、宿主膜重排[11,邋12]、病毒RNA结合[13]、NA复制[14]和衣壳化[15,邋16]等。该蛋白被显示为低聚物[17,邋18],并与衣壳P3和非结构蛋白2B和2BC、3A和3AB和3C相互作用。逡逑一

现象,底物,基因组复制,学科学


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逦硕士学位白的17-34区段也可以形成一个两亲性a-螺旋,该结构参与了邋2C蛋膜融合过程,从而介导细胞膜的重排和基因组复制复合物的形成[1端33个氨基酸的FMDV邋2C蛋白可以获得可溶性表达,并且该蛋活性和RNA结合能力,同时在底物ATP和RNA存在的情况下,在到六聚体[21]。逡逑蛋白的N端结构域之后有一个标准的ATPase结构域,包含了典型的XXGK(T/S)模序、Walker邋B邋(R/K)XXXXGXXXXLhhhhD邋模序和邋SF3Motif邋C邋(N223)模序[22]。1993年Pedro在研究PV邋2C蛋白时证明ase活性[23]。2015年周溪首次发现了邋EV71邋2C具有ATP依赖的3’-5’不依赖ATP底物的分子伴侣功能,它可以在没有ATP的情况下双链,并且能够帮助RNA退火形成新的RNA构象[24]。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玉双;魏强;;脊髓灰质炎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免疫策略现状与展望[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6年04期

2 蒋燕军;脊髓灰质炎病毒载体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3年01期

3 郭志儒;脊髓灰质炎病毒被首次“人工合成”[J];中国兽医学报;2002年06期

4 孟繁峥,杨思睿,阎广信,黄炎,王咏梅,张春梅;肠道非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瘫痪10例报告[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9年03期

5 张振国,周彦春;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内特征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免疫;1996年03期

6 孔健,徐爱强,董春明,刘萍,迮文远;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定脊髓灰质炎病毒[J];中华医学杂志;1994年11期

7 李鸿钧;;脊髓灰质炎病毒细胞受体分子的特性[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5年04期

8 赵立新;;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受体及其转基因鼠[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2年02期

9 李琦涵;戴长柏;袁天喜;胡凝株;苏晔;郭仁;侯云德;陶应双;;脊髓灰质炎病毒2A蛋白在重组病毒中的功能研究[J];中国病毒学;1992年01期

10 杨晓峰 ,李鸣 ,王虹 ,何俊 ,翟朝阳 ,胡凝珠 ,郭仁;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c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谱的电子计算机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龚鹏;Olve B.Peersen;;脊髓灰质炎病毒聚合酶单核苷酸催化循环的结构学基础[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大分子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杨怀德;姜述德;李雪梅;廖国阳;;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D抗原定量及其中和抗体检测的研究[A];首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宁波会议)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彭小忠;顾方舟;;中国的脊灰消灭与脊灰病毒新型疫苗、抗脊灰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徐露;单金洋;陈娜;金敏;谌志强;邱志刚;王新为;陈照立;王景峰;李金娟;李君文;;臭氧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机理为结构域1的损伤[A];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凡;脊髓灰质炎病毒可治疗脑癌[N];大众卫生报;2000年

2 吴伟农;脊髓灰质炎病毒可治疗脑癌[N];中国水利报;2000年

3 舒岐;用脊髓灰质炎病毒治脑癌[N];大众科技报;2000年

4 吴伟农;美发现记脊髓灰质炎病毒可用于治疗脑癌[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5 江南雪舞;小儿麻痹症的元凶:脊髓灰质炎病毒[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生物恐怖来自实验室[N];北京日报;2003年

7 衣晓峰;病毒消毒效果评价有了新依据[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李良勇;“假”病毒激发真免疫,育疫苗有新巧[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小霞;服糖丸忌“奶”忌“热”[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王昊昊;王文瑞:“玩”转数据 做好疾控[N];健康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卉娟;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抗原的稳定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崔宗强;活细胞内脊髓灰质炎病毒正链RNA可视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5年

3 孙颖;SARS患者临床标本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呼肠病毒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4 李琦涵;脊髓灰质炎病毒壳体蛋白热动力学分析与缺陷型重组载体的构建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5 黄璇;单细胞技术在正链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娟;脊髓灰质炎病毒2C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丁莉;含HIV-1gp120基因抗原决定簇的重组缺陷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构建及其表达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周轲;含HIV-1 gagpol基因的重组缺陷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构建及表达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张波;2011年中国大陆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D];泰山医学院;2013年

5 秦彦;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疫苗相关性脊髓灰质炎病毒检出及其临床特点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安军静;2009年中国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7 尹光雅;肠道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贴金凤;噬菌体作为病毒灭活指标毒株的探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9 吴俊;过氧乙酸与紫外线对肠道病毒的灭活效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相凤阳;吉林省2013-2014年发热伴出疹病例中麻疹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70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770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5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