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胶原的提取及对小鼠类风湿关节炎的缓解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29 07:34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提取了I型胶原和II型胶原,分析了二者的性质,并研究了这两类胶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缓解作用。以猪蹄筋为原料,依次经浸泡、剪碎、脱脂,再经过乙酸浸提,盐析沉淀、透析,获得猪蹄筋酸溶性胶原(acid soluble collagen,ASC)。将提取ASC的残渣在乙酸条件下,利用胃蛋白酶酶解,依次经过盐析沉淀、透析,得到猪蹄筋酶溶性胶原(pepsin soluble collagen,PSC)。实验结果表明,猪蹄筋ASC和PSC的提取率分别是12.10%和17.39%(以干重计),二者的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24 nm和209 nm;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二者均有两条α带(α_1和α_2);氨基酸分析显示,二者符合I型胶原的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二者有相似的吸收峰均符合I型胶原特征吸收峰;圆二色光谱(CD)结果表明,二者变性温度分别为39℃和32℃。以上结果说明猪蹄筋ASC和PSC符合I型胶原性质,为典型的I型胶原。以鸡胸软骨为原料,经清洗、去骨膜、切碎、脱脂,酸性条件下加入胃蛋白酶酶解,盐析沉淀、透析,得到鸡胸软骨PSC。对样品进行紫外、红外、电泳、氨基酸分析、CD检测及肽质谱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鸡胸软骨PSC的提取率是18.51%(以干重计),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17 nm;SDS-PAGE电泳图显示,胶原含有一条较粗的α带;氨基酸分析结果符合II型胶原的特性;圆二色光谱结果表明,其变性温度为38℃。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得到的鸡胸软骨PSC符合II型胶原的性质,为II型胶原。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C57BL/6 J小鼠随机均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I型胶原组、I型胶原+Na_2SeO_3组、II型胶原组、II型胶原+Na_2SeO_3组、Na_2SeO_3组。致炎后,每3d称量并记录体重,每3d对小鼠右后足进行关节炎评分,于加强免疫后第35d全部处死、收集血清,测定血清中部分促炎症细胞因子、取右后足趾关节进行切片病理观察、取小鼠右后足踝关节进行扫描微CT、提取小鼠关节总RNA进行RT-PCR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I型胶原组小鼠的右后足部炎症状况处于加重趋势,而II型胶原组、II型胶原+Na_2SeO_3组炎症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II型胶原+Na_2SeO_3组炎症缓解情况比较明显。与模型组相比,I型胶原组小鼠血清中的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17、TNF-α、IкB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I型胶原+Na_2SeO_3组有显著改善(p0.05)。小鼠足踝关节扫描微C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I型胶原组踝关节的侵蚀并未减轻,而其他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提取小鼠右后足关节软骨总RNA进行RT-PCR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I型胶原组小鼠关节中的促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相对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I型胶原+Na_2SeO_3组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93.22;R-33
【图文】:
胶原电泳结果图
证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相较于模型组的炎症状况,随着每天的灌胃的持续进行直至采血处死前一天,如图3-6 所示,II 型胶原+ Na2SeO3组、II 型胶原组、Na2SeO3组右后足红肿症状均有所减轻,而 I 型胶原组小鼠的炎症情况并没有明显变化。3.3.2 小鼠体重变化分析按照 2.2.4.4 中的方法,观察小鼠生长状况并记录。结果如图 3-7 所示。试验过程中,初次免疫当天记为第 0 天,从第 1 天开始,每 3 天测量一次实验小鼠的体重,根据小鼠体重来确定每只小鼠灌胃剂量。整个实验过程中,空白组小鼠体重始终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其他各组小鼠体重先呈上升趋势,成功构建模型(第 21d 前后)后
Fig. 3-7 Body weight change of mice:I 型胶原组;D:I 型胶原+ Na2SeO3组;E:Na2SeO3组;G:Na2SeO3组 group;C:CI group;D:CI + Na2SeO3group;E:group;G:Na2SeO3group析,对各组小鼠右后足趾进行关节炎评分。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93.22;R-33
【图文】:
胶原电泳结果图
证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相较于模型组的炎症状况,随着每天的灌胃的持续进行直至采血处死前一天,如图3-6 所示,II 型胶原+ Na2SeO3组、II 型胶原组、Na2SeO3组右后足红肿症状均有所减轻,而 I 型胶原组小鼠的炎症情况并没有明显变化。3.3.2 小鼠体重变化分析按照 2.2.4.4 中的方法,观察小鼠生长状况并记录。结果如图 3-7 所示。试验过程中,初次免疫当天记为第 0 天,从第 1 天开始,每 3 天测量一次实验小鼠的体重,根据小鼠体重来确定每只小鼠灌胃剂量。整个实验过程中,空白组小鼠体重始终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其他各组小鼠体重先呈上升趋势,成功构建模型(第 21d 前后)后
Fig. 3-7 Body weight change of mice:I 型胶原组;D:I 型胶原+ Na2SeO3组;E:Na2SeO3组;G:Na2SeO3组 group;C:CI group;D:CI + Na2SeO3group;E:group;G:Na2SeO3group析,对各组小鼠右后足趾进行关节炎评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益西拉姆;德吉曲宗;周腊梅;;从病例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指标在诊断中的意义[J];西藏科技;2017年11期
2 侯元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22期
3 王彦杰;郝斌;;浅谈肝肾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J];内蒙古中医药;2017年19期
4 凌茜雯;范璇菁;江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停药?[J];名医;2017年04期
5 李运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年01期
6 苏步W
本文编号:2773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7736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