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一种高亲和结合Ⅰ型胶原蛋白的GST融合蛋白表达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6 23:07
   鉴于纤维化疾病病人组织中Ⅰ型胶原的异常沉积和人胎盘生长因子2氨基酸123~144肽段(PlGF-2_(123-144))对Ⅰ型胶原蛋白出众的高亲性,尝试制备PlGF-2_(123-144)短肽用于改善抗纤维化药物的组织靶向特异性。首先对该短肽的编码DNA序列进行修改和扩增,构建了GST-PlGF-2_(123-144)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进而使用E.coli BL21诱导表达该融合蛋白,并以谷胱甘肽琼脂糖纯化后透析;最后采用ELISA检测确定,经原核表达和纯化所获得的GST-PlGF-2_(123-14)融合蛋白具备对Ⅰ型胶原蛋白的高亲性。为研发特异性靶向纤维化组织的抗纤维化药物打下了可靠基础。
【部分图文】:

流程,示意图,质粒,孔板


液进行透析并以BCA方法定量。1.2.4融合蛋白对I型胶原蛋白的亲和活性的ELISA实验测定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ELISA实验。ELISA孔板首先用100μLI型胶原蛋白包埋4℃过夜、干燥过夜,随后脱脂牛奶进行封闭。孔板漂洗后再分别加入GST融合蛋白和胶原蛋白共孵育。漂洗后加入GST一抗(1∶5000)4℃孵育过夜检测滞留的GST蛋白。二抗孵育后,加入0.3%H2O2甲醇溶液封闭、进行常规显色。读取各孔450nm处OD值并计算GST信号。图1ELISA实验流程示意图Figure1ELISAexperimentalflowdiagram1.2.5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TEST检验方法比较同等摩尔数的GST和GST-PlGF-2123-144蛋白的组间差异,P<0.05表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2结果与分析2.1PlGF-2123-144基因片段的获得采用各含部分PlGF-2123-144DNA序列的两段引物进行退火和PCR扩增,获得含PlGF-2123-144序列的扩增产物(图2-A);随后与pMD19-T载体连接,转化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挑选白色菌落进行菌落PCR,2%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100bp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与PlGF-2123-144(88bp)片段大小基本相符(图2-B)。提取阳性细菌质粒,使用HindⅢ进行单酶切。图2-C的0.8%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1泳道1.9kb的未线性化质粒在单酶切后产生约2.7kb的片段,和pMD19-PlGF-2123-1442770bp的大小符合(2号泳道)。测序结果显示PlGF-2123-144目的DNA序列成功克隆到pMD19质粒(图2-D)

菌落,质粒,测序,酶切鉴定


?ń峁?EcoRI单酶切产生的约5kb单一片段在结合EcoRV进行双酶切后,可被断裂为2和3kb大小的两个片段,表明两种pGEX4T1质粒均被成功导入E.coliBL21。A:PlGF-2123-144序列的PCR扩增;B:pMD19-PlGF-2123-144菌落PCR;C:pMD19-PlGF-2123-144质粒单酶切;D:pMD19-PlGF-2123-144测序图2pMD19-PlGF-2123-144质粒构建和鉴定Figure2Construc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MD19-PlGF-2123-144plasmidA:菌落PCR;B:测序结果;C:pGEX-4T-1转化BL21酶切结果;D:pGEX4T1-PlGF-2123-144转化BL21酶切鉴定结果图3重组质粒pGEX4T1-PlGF-2123-144质粒鉴定和转化BL21鉴定结果Figure3IdentificationandtransformationofBL21byrecombinantplasmidpGEX4T1-PlGF-2123-1442.3GST和GST-PlGF-2123-144蛋白的诱导表达以30℃为诱导温度,探索IPTG诱导浓度(0.1~4mmol/L)和诱导时间(1~4h)对两种GST蛋白诱导表达的影响。如图4-A所示,1mmol/LIPTG诱导6h后,GST的蛋白产量和在细菌裂解上清中的所占比例都已达到较好水平。图4-B的WesternBlot分析结果则显示了GST-PlGF-2123-144蛋白在不同条件下都有较好的诱导表达。进一步对目的蛋白阳性条带进行光密度扫描定量分析,发现1mmol/LIPTG时,不同诱导时间样品的光密度分别为3734.95、5358.32、7231.04和7681.65,说明蛋白产量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多。当设定诱导时间6h,不同IPTG浓度下样品的光密度分别为8895.96、7990.42、7681.65、6246.76和8078.7

蛋白,胶泥,考马斯亮蓝染色,可溶性


l/LIPTG和6h的诱导条件下,可溶性GST-PlGF-2123-144蛋白产量可达最高。通过对细菌总蛋白进行考马斯亮蓝染色,我们比较了GST和GST-PlGF-2123-144融合蛋白表达产量。图5-B为来自相同诱导培养条件(1mmol/LIPTG,6h)下等量菌液中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占细菌总蛋白41%的是GST蛋白,GST-PlGF-2123-144蛋白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约为34%;而GST-PlGF-2123-144蛋白表达量约为GST蛋白的83%。A:GST蛋白;B:GST-PlGF-2123-144蛋白图4GST和GST-PlGF-2123-144蛋白的最适诱导表达条件的WesternBlot分析Figure4WesternBlotassayforoptimizationoftheinducedGSTandGST-PlGF-2123-144proteins2.4GST和GST-PlGF-2123-144蛋白的纯化大量诱导表达GST和GST-PlGF-2123-144蛋白后,采用GlutathioneSepharose4B亲和性胶泥纯化可溶性目的蛋白,并在每个纯化步骤完成后取少量样品、进行了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图5考马斯亮蓝染色定量分析,GST洗脱液的纯度分别为96%、98%和99%。GST-PlGF-2123-144的纯度从72%、86%到97%。WesternBlot结果显示,胶泥亲和吸附的GST蛋白在332第36卷第5期2019年10月生物学杂志JOURNALOFBIOLOGYVol.36No.5Oct.20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育红;李遂焰;陈渝萍;;一种高亲和结合Ⅰ型胶原蛋白的GST融合蛋白表达分析[J];生物学杂志;2019年05期

2 陈静涛;赵玉萍;徐政;顾其胜;;重组胶原蛋白与牛源Ⅰ型胶原蛋白红外光谱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03期

3 张达江;王亮;;Ⅰ型胶原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生物技术通讯;2006年02期

4 田锷;杨冠珍;蔡幼民;施福恢;吴祥甫;;日本血吸虫28kD GST基因在家蚕细胞和幼虫中的表达[J];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1997年01期

5 蔡俊,邱雁临;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固定化及酶学特性研究[J];生物技术;2003年05期

6 杜建,王志亮,宋厚辉,金宁一,张念祖;马动脉炎病毒N蛋白基因GST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9期

7 许广宁,林忠宁,林育纯,凌文华,杨杏芬;GST-π基因cD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的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8 许阳光;张金玲;李学锋;刘亮;;苯醚甲环唑对大型溞慢性毒性和GST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9 王小燕,蔡继业,梁志红,赵涛;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来源Ⅰ型胶原蛋白溶液聚集行为的研究[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4期

10 刘金明,林矫矫,杨冠珍,傅志强,石耀军,蔡幼民,吴祥甫;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6kD GST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纯新;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nese)GST和FREP基因的表达与功能[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超;标签GST亲和标记试剂的设计、合成及表征[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2 察玉端;褶纹冠蚌GST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D];南昌大学;2016年

3 居婷;镉胁迫下水稻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变化及其纯化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明辉;GST融合随机肽库的建立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王政;抗GST标签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活性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黄燕;淡水鱼类ρ型与α型GST基因微囊藻毒素活体诱导表达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张元杰;江南卷柏GST基因家族的功能进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何生美;人类新基因ac3-3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GST融合蛋白的表达[D];大连工业大学;2009年

9 连桂云;CYP2E1和GST基因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紫花苜蓿中的表达[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钠;菲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基因多样性和菲降解菌多酚氧化酶、GST酶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7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857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8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