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炎症条件下毛状样蛋白1促进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迁移

发布时间:2020-11-13 21:11
   目的:研究毛状样蛋白1(Cotl1)在炎症条件下调节淋巴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CRISPR/Cas9敲除小鼠胰岛血管内皮细胞MS1的Cotl1基因;黏附实验比较淋巴细胞与野生细胞株和敲除细胞株在LPS刺激下的黏附能力;RT-PCR及流式细胞术比较野生细胞株和敲除细胞株在LPS刺激下表面黏附分子ICAM1、VCAM1、P-selectin的表达情况;Transwell模型比较淋巴细胞在LPS刺激下穿过野生细胞株和敲除细胞株的迁移能力。结果:敲除细胞株Cotl1~(-/-)构建成功;在LPS刺激下,淋巴细胞与野生细胞株MS1的黏附显著高于敲除细胞株Cotl1~(-/-);同时,野生细胞株MS1表面黏附分子ICAM1、VCAM1、P-selectin的表达显著高于敲除细胞株Cotl1~(-/-);淋巴细胞穿过野生细胞株MS1的能力显著高于敲除细胞株Cotl1~(-/-)。结论:炎症条件下Cotl1促进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迁移。
【部分图文】:

细胞系,菌落,细胞,黏附分子


分别采用RT-PCR和流式方法检测了MS1细胞和敲除细胞Cotl1-/-在LPS刺激下黏附分子ICAM1、VCAM1、P-selectin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3。在LPS刺激下,ICAM1、VCAM1、P-selectin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MS1细胞表达的ICAM1、VCAM1、P-selectin要显著高于敲除细胞Cotl1-/-,证明在炎症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MS1表面的黏附分子ICAM1、VCAM1、P-selectin上调表达。2.4 淋巴细胞跨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


用Transwell方法比较了在LPS刺激下淋巴细胞及亚群穿过MS1细胞和敲除细胞Cotl1-/-的差异,结果如图4。统计结果发现总淋巴细胞穿过MS1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敲除细胞Cotl1-/-,说明Cotl1基因缺失严重影响了淋巴细胞的跨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我们同时分析了淋巴细胞不同亚群穿过MS1细胞和敲除细胞Cotl1-/-的迁移情况,发现CD4和CD8 T细胞穿过MS1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敲除细胞Cotl1-/-,而B细胞无显著差异,说明CD4和CD8 T细胞的跨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受到Cotl1基因的影响。图3 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检测

比较图,黏附分子,细胞,内皮


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春水,沈文律,赖毅,强鸥,任敏;豚鼠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的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张莉,魏树均,梁晓俐;血管内皮细胞平铺技术的应用和体会(摘要)[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7年S1期

3 李英哲;血管内皮细胞实验研究概况[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4 Bull HA ,Machin SJ ,杨崇礼;血管内皮细胞的止血功能[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8年01期

5 孙国凤;;东京大学克隆化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因子[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11期

6 袁海涛;田牛;;油酸所致急性肺水肿机制的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89年03期

7 鲍朗,戴保民;钩端螺旋体糖脂蛋白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导致细胞内吞与病损[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8 福田悟;孙文博;;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和药理学意义[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9年04期

9 ;药物及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干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15期

10 曹梅;齐华林;李玉雯;陈春燕;桂莉;李伟;;瘦素在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中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1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凤君;miR-17-92调控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及机制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9年

2 郝一文;血管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与锚蛋白、CD44分子生物学特性之间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赵启韬;磷酯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和膜整联蛋白β4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李晓冬;TNFα或mmLDL对血管内皮细胞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5 高咏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及转录调控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6 周鸣杰;热刺激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凋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宁艳霞;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小鼠肝脏内的表达及意义[D];复旦大学;2006年

8 刘虎仙;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活性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9 李婧瑜;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迁移的细胞骨架调控机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孟艳芬;黑龙江立克次体与血管内皮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2 丁燕;血管内皮细胞Deptor缺失mTOR信号通路活化促进血管增多[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3 蔡长帅;鼠尾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马俊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5 丁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贴附ePTFE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6 徐晋小;低浓度的长春花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趋化和管样结构生成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2年

7 陈瑶;IGF-1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张小燕;体外高糖状态LPS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1的影响[D];江西医学院;2005年

9 李珊姗;Galectin-3调控Tip血管内皮细胞塑管效应的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10 张威;体外高甘油三酯状态下LPS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2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882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b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