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改良的大鼠鼠尾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06 01:31
  目的建立增生性瘢痕的有效动物模型。方法于SD大鼠鼠尾形成6 mm矩形创面,根据创面边缘距鼠尾根部的距离分为A组(3 cm)和B组(5 cm)。术后16 d进行牵拉并测量创面牵张力。于牵拉7、14、21、28 d拍照记录两组的瘢痕的大体变化。于牵拉28 d检测两组瘢痕中张力相关蛋白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和共激活因子相关蛋白(YAP)活化情况。结果 A、B两组牵拉即刻的牵张力分别增加了(22. 78%±2. 452%)和(15. 46%±2. 193%)(P<0. 05)。相比B组,A组瘢痕厚度显著增加(P<0. 05),胶原束粗大呈漩涡样排列紊乱,且α-SMA蛋白表达高于B组(P<0. 05)。A组FAK和YAP阳性表达率均较B组增高(P<0. 05; P<0. 001)。结论于鼠尾3 cm处建立创面进行牵拉可以建立更接近于人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 

【文章来源】: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01期 第22-26页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改良的大鼠鼠尾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大鼠鼠尾创面建立位置及牵拉外观

张力,创面,瘢痕,统计学


在大鼠鼠尾创面再上皮化后,使用外径为2 cm的不锈钢环进行牵张。A组、B组创面所受牵拉力分别增加了(22.78%±2.452%)和(15.46%±2.193%),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图2)。2.2 瘢痕大体外观

形态图,瘢痕,张力,形态


牵拉28 d后,两组瘢痕组织均可见表皮网钉结构减少,皮肤附件和毛发消失。Masson染色可见A组胶原束粗大,且呈漩涡样紊乱排列;B组也可见部分粗大胶原束,且随张力牵张方向呈平行排列。两组胶原体积分数分别为(37.34%±2.780%)和(25.18%±1.070%),差异显著(P<0.01)(图4 A、4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组可见α-SMA蛋白在全层均高度表达,B组可见α-SMA蛋白主要在浅层真皮内高度表达,在深层真皮区表达较低。A组α-SMA表达较B组高(24.06%±3.675%),两组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4C、4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幅度牵张力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向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化的诱导作用[J]. 王志国,匡瑞霞,陈振雨,李鹏,陈璐,张伟栋.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04)



本文编号:2900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900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2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