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folP1与folP2基因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抗分枝杆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1:24

  本文关键词:folP1与folP2基因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抗分枝杆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耐药TB的出现使得TB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有的抗TB药物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新药的研发显得更为迫切。然而新药的研发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如果能利用已经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来治疗TB,将使得TB药物的研发更加快速、便宜。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SMX)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抗TB作用,是治疗耐药TB的候选药物之一。在临床上SMX与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TMP)联合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研究发现SMX与TMP主要作用机制分别是靶向叶酸合成途径中的二氢蝶酸合酶(dihydropteroic acid synthase,DHPS)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ic acid, DHFR);但是SMX与TMP在分枝杆菌中的作用机制至今还未被阐明。 本研究旨在探究分枝杆菌中folP1与folP2基因在TMP-SMX抗分枝杆菌中的作用,从而加速以TMP-SMX为基础的抗TB新药的研发。在分枝杆菌中,folP1基因编码DHPS,而folP2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具有同源性。本研究通过在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 Msm)中分别过表达Mtb和Msm的folP1/2基因及敲除Msm folP2基因,得到重组菌株Msm::p60fp1, Msm::p60fp2, Msm::p60Msfp1, Msm::p60Msfp2和Msm△folP2,再通过固体平板法检测SMX和TMP对这些重组菌株的的最小抑制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发现在Msm中过表达MtbfolPl基因会使SMX和TMP的MIC都增加4倍;在Msm中过表达Msm folP1基因会使SMX和TMP的MIC都增加2倍。另外,敲除Msm的folP2基因后,SMX对其的MIC降低至野生型Msm的1/8,这可能是由于folP2基因产物的存在减弱了SMX的抑菌效果,暗示了FolP2抑制剂与SMX联用时可能会有较好的抗TB效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也在尝试改进分枝杆菌基因敲除技术。由于Mtb生长缓慢,需要在P3实验室操作等原因,许多已存在的高效率的基因敲除技术都不能应用于Mtb。在过去20年,虽然出现了大量的分枝杆菌基因敲除技术,但这些技术,要么需要通过电转化将DNA转入分枝杆菌体内,要么需要利用噬菌体作为载体将同源的DNA递送到Mtb菌内,然后通过同源重组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分枝杆菌电转化效率低,再加上同源重组的低效率极大地限制了相关技术在分枝杆菌中的应用,尤其是慢速分枝杆菌。即便是最近引入了重组工程的方法来增强重组效率,利用电转化获得基因敲除株的效率仍然很低;然而构建噬菌体的方法,需要体外包装的步骤,不仅制备昂贵而且受到DNA包装大小的更严格的限制。本研究通过改进的方法将等位交换底物(allelic exchange substrates, AESs)插入分枝杆菌phAE159噬菌体基因组中构建重组噬菌体,进一步通过噬菌体可高效地将AESs引入分枝杆菌中,从而提高基因敲除效率。
【关键词】:分枝杆菌 folP1 folP2 磺胺甲恶唑 甲氧苄啶 基因敲除 噬菌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7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结核病概述12-16
  • 1.1.1 结核病12
  • 1.1.2 Mtb的生物学特性12-13
  • 1.1.3 Mtb的致病机制13-14
  • 1.1.4 TB的治疗14-15
  • 1.1.5 耐药TB的出现15
  • 1.1.6 抗TB药物研发15-16
  • 1.2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16-19
  • 1.2.1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应用16-17
  • 1.2.2 TMP-SMX作用机制17
  • 1.2.3 TMP-SMX与TB17-19
  • 1.3 叶酸合成途径19-21
  • 1.3.1 叶酸合成途径的重要性19
  • 1.3.2 叶酸合成途径中的DHPS19-20
  • 1.3.3 分枝杆菌中的folP1与folP2基因20-21
  • 1.4 研究基础21-23
  • 1.5 研究意义与方法23
  • 1.6 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23-26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6-48
  • 2.1 实验材料26-31
  • 2.1.1 实验菌株与质粒26-27
  • 2.1.2 实验所用引物27-28
  • 2.1.3 主要试剂和耗材28
  • 2.1.4 抗生素与药物28-29
  • 2.1.5 常用培养基与相关溶液29-30
  • 2.1.6 实验仪器30-31
  • 2.2 实验方法31-48
  • 2.2.1 过表达folP1与folP2基因质粒的构建31-36
  • 2.2.2 同源重组质粒的构建36-37
  • 2.2.3 重组分枝杆菌的构建37-39
  • 2.2.4 folP2基因敲除株的鉴定39-43
  • 2.2.5 重组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43
  • 2.2.6 重组分枝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43-44
  • 2.2.7 互补实验44
  • 2.2.8 耐药菌株的筛选44
  • 2.2.9 基因敲除技术的改进与探究44-48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48-60
  • 3.1 Mtb药物敏感性检测48
  • 3.2 质粒的构建48-50
  • 3.2.1 过表达folP1与folP2基因质粒的构建48-50
  • 3.2.2 同源重组质粒pblMsfp2LRH的构建50
  • 3.3 重组分枝杆菌的构建50-53
  • 3.3.1 过表达folP1与folP2基因分枝杆菌的构建50-51
  • 3.3.2 Msm folP2基因敲除株的构建51
  • 3.3.3 folP2基因敲除株的鉴定51-53
  • 3.4 药物敏感性检测53-54
  • 3.5 重组分枝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54-55
  • 3.6 互补实验与耐药菌株的筛选55
  • 3.7 基因敲除技术的改进与探究55-57
  • 3.7.1 p159LART质粒的构建55
  • 3.7.2 质粒pblfp2LRH的构建55-56
  • 3.7.3 质粒pblMsfp2LRHA159与pblfp2LRHA159的构建56-57
  • 3.7.4 噬粒p159Msfp2LRH与p159fp2LRH的鉴定57
  • 3.7.5 噬菌体制备57
  • 3.8 讨论57-60
  • 参考文献60-70
  • 致谢70-7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7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喜爱;张德显;周维;于立辉;田春莲;刘明春;;细菌λ Red重组技术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J];动物医学进展;2015年01期

2 田杰;郭淑湘;;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液及血清中骨桥蛋白、白细胞介素-18和干扰素-γ的检测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年06期

3 韦珍;赵亚楠;武晓琳;李美霞;赵春燕;;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07期

4 高琼瑶;呼彩莲;;肺结核与机体免疫应答[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年08期

5 梁镇兴;张可;谭耀驹;谭守勇;张天宇;;利用自主发光结核分枝杆菌快速连续检测抗结核药物的细胞内活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23期

6 钟红剑;林巧;文玉欣;刘腊香;张国良;杨林;王正;唐瑛;;INF-γ基因+874位点SNP对肺结核易感性及蛋白分泌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14年01期

7 董毅;吴利先;;T细胞免疫在抗结核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18期

8 朱莹;倪孟祥;方宏清;;体内直接克隆大片段DNA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年04期

9 刘陆罡;纪晓俊;沈梦秋;童颖佳;黄和;;大肠杆菌无痕重组的策略与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年08期

10 杨汐静;张建新;陈晓亭;汤炜;于思淼;刘伟;姚笛;吴志军;于立权;朱战波;崔玉东;;应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表面展示链球菌GapC1的大肠埃希菌[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超;结核分枝杆菌Mtb9.9家族蛋白免疫功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高雪;大肠杆菌中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基因的优化和染色体表达[D];清华大学;2013年

3 梁晓;基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磺胺类药物多残留快速检测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星;肺结核病生物学标志物miRNAs筛选、鉴定及miRNA和MRC1 SNPs与肺结核病易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褚雯婷;几种疾病相关重要蛋白的结构性质及作用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赵斐;结核分枝杆菌对氨基水杨酸耐药性新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7 沈鑫;结核病复发及结核分枝杆菌二线药物耐药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王燕娟;日本血吸虫感染致小鼠脾脏淋巴滤泡结构破坏及淋巴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9 范尚华;分枝杆菌生物素合成途径中BioF的功能鉴定和基于结构的催化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战云飞;维生素D、LL-37和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水平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锐;用大肠杆菌制备O157多糖—菌毛蛋白结合物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杨晶晶;昆明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冷闯;PEDV S1-1单抗的制备及其葡萄糖诱导酵母表面展示载体的构建[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4 周禹君;几种2-硫脲嘧啶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茜;结核杆菌全菌裂解物和全脂质抗原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陈翠翠;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Rv0315和Rv2971的克隆、表达及初步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熊修明;针对结核杆菌泛酸合成酶的虚拟筛选[D];南昌大学;2014年

8 步洪强;结核分枝杆菌DXS和DXR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9 张炎;北京地区分离的对氨基水杨酸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特征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10 尚伟龙;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流行克隆替代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folP1与folP2基因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抗分枝杆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92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