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血流控制优化方法的动物模型建立与其机制
发布时间:2017-04-09 09:27
本文关键词:肝脏血流控制优化方法的动物模型建立与其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19世纪的末期,医学工作者通过反复的动物实验与研究,基本确立肝实质切开是可行的,切除后的余肝可以再生以并可达到其原来的体积,因肝脏血运丰富,血管分布复杂,行肝脏切除术时总会伴随着大量出血手术成功率很低。直到1908年Pringle提出肝切除时暂时阻断肝蒂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突破了很多制约肝脏外科手术的不利因素。经过100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Pringle法简便、实用,几乎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但对一些特殊部位肿瘤的手术切除,因术中显露困难增加了手术难度与时间,术中术后会出现大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手术死亡率明显增高。如何探索出一种最大限度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全身炎性反应更轻,更好的保护术后剩余肝脏功能的血流阻断方法,一直是肝胆外科学研究的热点。目的本实验根据大鼠肝脏存在两套血供系统,即肝动脉与门静脉,其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开展优化入肝血流控制方法的实验研究[4-5]。方法1.设计出大鼠肝脏热缺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实验对照组,Pringle法组、半肝阻断血流阻断法组及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组。观察不同阻断方法下肝缺血再灌注24 h及7天实验动物存活率、肝断面出血量、肝组织内血流灌注压及门静脉压力变化,结合病理学、血清酶学等常规方法,筛选出一种优化的肝门血流控制方式。2.在手术前12小时,让大鼠充分适应外界环境,手术前禁食,对饮水不受限制。3.动物麻醉:采用腹腔内注射10%水合氯醛进行麻醉,术中间断给以乙醚吸入使其一直处于麻醉状态。4.手术步骤: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Wistar大鼠仰卧位固定在自制手术操作台上,采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进入腹腔,用棉签钝性剥离肝脏下缘组织,将胃肠拨向左侧,充分显露第一肝门。尖端肝周围韧带,仔细分离出拟阻断的肝脏血管。(1)对照组:开腹后进行肝脏周围韧带的游离,成完成灌注压及门静脉压测定后,结扎肝左叶通道,切除肝左叶用于病理学检查,于肝中叶边缘做一切长约0.5cm的切口,在切口上放置无菌棉球收集出血,时间设定为2分钟,收集完毕后断头处死。(2)Pringle法组:游离出门静脉与肝固有动脉后用血管夹阻断连同胆管一同夹闭造成整个入肝血流阻断。(3)半肝血流阻断组:用无损伤血管夹阻断肝门部将入肝中叶与左叶的管道阻断造成70%肝脏缺血。(4)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组:用两个无损伤血管夹分别阻断肝中叶与肝左叶的门静脉通道,保留动脉血流与尾叶血供。(5)各组在阻断到30分钟后松开血管夹,复流30分钟后,切除肝左叶。认真止血检查无明显出血后逐层缝合进行关腹。5.观察不同阻断方式下对肝创面出血的控制。6.Wistar大鼠开腹后进行手术操作,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法下每组需保证15只大鼠存活,通过使用大鼠数量计算了手术成功率,观察手术成功后大鼠不同阻断方法下大鼠24小时、7天存活率。7.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成后切除部分肝脏,行肝组织切片做HE染色,观察镜下肝细胞形态学变化。8.Wistar大鼠进行断尾进行血液标本采集进行对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数值检测。9.检测肝组织内灌注压及门静脉内压力的变化。10.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成功完成Pringle法组、半肝血流阻断组与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组的动物模型建立;2. Pringle法组、半肝血流阻断组与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组三种阻断肝门血流控制法阻断肝脏血流后,肝断面仍然有一定的出血量,肝脏断面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3.手术成功率:正常对照组100%(15/15)、Pringle法组88.2%(15/17)、半肝血流阻断组71.4%(15/21)、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组83.3%(15/18)。4. Pringle法组术后第7天仅2只存活率为13.3%;半肝阻断法组术后第7天仅存6只存活率为40.0%;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法组术后7天有8只存活,活率为53.3%。5.病理切片结果:三者镜下均见点状或小灶状肝细胞坏死,半肝血流阻断组与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组肝细胞受损率较Pringle法组明显轻。6.三组动物模型在复流后1小时、24小时后对肝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半肝血流阻断组与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组对肝组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影响明显较Pringle法组轻。7. Pringle法组阻断后肝内灌注压会突然上升至正常水平的3.4倍。结论本次研究表明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法较Pringle法与半肝血流阻断法相比有着明显优势,能有效减轻肝脏因缺血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尾状叶分流保留动脉阻断门静脉法是值得在临床应用的一种肝门血流控制方法。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流阻断 肝切除 血清酶学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7.3;R-332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4
- 前言14-16
- 1 实验材料16-17
- 2 实验方法17-21
- 3 实验结果21-30
- 4 讨论30-34
- 5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40
- 综述:肝癌切除术技术特点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40-55
- 参考文献49-55
- 附录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6-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介58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胜龙;;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解读[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本文关键词:肝脏血流控制优化方法的动物模型建立与其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9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