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表面电荷纳米颗粒在血管外膜传输通路中的传输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9 23:36
目的使用MRI观察不同表面电荷Fe3O4纳米颗粒在血管外膜传输通路中的传输行为。材料与方法 6~7周龄SD大鼠12只,分为电中性组、正电荷组和负电荷组,每组4只,以下肢太溪穴为注射位点,分别于注射前后用MRI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3组大鼠的磁共振图像,通过计算、分析注射后其信号降低的体素点数目、位移和速度的变化来显示传输行为。结果经普鲁士蓝染色病理切片验证。结果注射后,电中性组、正电荷组和负电荷组的磁共振图像中均出现明显信号降低的区域;其中信号降低的体积随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3组信号降低区域增加的速度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3组之间信号降低区域增加的速度明显不同(P<0.05),其中,负电荷组的平均速度明显低于电中性组(P<0.01)和正电荷组(P<0.05);3组信号降低区域的累计位移随时间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药物组间与观测时间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时间的延长,电中性组(P<0.01)和正电荷组(P<0.05)的累计位移长于负电荷组。普鲁士蓝染色证实Fe3O4纳米颗粒在血...
【文章来源】:磁共振成像. 2020,11(0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注射纳米颗粒前后不同时间点同一层大鼠下肢的磁共振图像。A~D:电中性组,E~H:正电性组,I~L:负电性组
注射3种不同表面电荷的纳米颗粒前后,时间因素对信号降低速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30.411,P<0.01),信号降低的速度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图4);药物组间与观测时间无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52,P>0.05);药物组间信号降低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57,P<0.05)。其中,LSD多重比较显示,电中性组与正电荷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负电荷组的平均速度明显低于电中性组(P<0.01)和正电荷组(P<0.05)。见表2。图3 注射不同表面电荷纳米颗粒后信号降低的体积
注射纳米颗粒后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100)。A:实验组;B:空白组
本文编号:3291660
【文章来源】:磁共振成像. 2020,11(0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注射纳米颗粒前后不同时间点同一层大鼠下肢的磁共振图像。A~D:电中性组,E~H:正电性组,I~L:负电性组
注射3种不同表面电荷的纳米颗粒前后,时间因素对信号降低速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30.411,P<0.01),信号降低的速度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图4);药物组间与观测时间无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52,P>0.05);药物组间信号降低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57,P<0.05)。其中,LSD多重比较显示,电中性组与正电荷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负电荷组的平均速度明显低于电中性组(P<0.01)和正电荷组(P<0.05)。见表2。图3 注射不同表面电荷纳米颗粒后信号降低的体积
注射纳米颗粒后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100)。A:实验组;B:空白组
本文编号:3291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2916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