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B下调IFN-γ诱导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
发布时间:2024-06-30 14:13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对IFN-γ体外诱导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人KC,用适当浓度的IFN-γ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再用生理剂量的UVB照射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照射前后细胞表面CD40、CD54、MHC-II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照射前后细胞上清液中α-MSH浓度,ELISA测定上清液中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浓度。结果:KC低水平表达CD40、CD54、MHC-II抗原,IFN-γ处理后,细胞活性增强,表面抗原的表达显著增加,再用UVB照射后,细胞活性下降,表面抗原表达明显下调,而上清液中α-MSH的浓度则逐渐上升,照后72 h达最高峰。KC经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处理后,IL-8的释放和CD54的表达加强。结论:UVB能抑制IFN-γ诱导的KC表面抗原的表达,这可能与UVB诱导KC自分泌产生α-MSH等免疫抑制物有关。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9885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2各处理组的角质形成细胞活性(MTT法)
单用IFN-γ处理KC72h后,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30mJ/cm2UVB处理细胞24h后,细胞活性较空白对照组略低;而IFN-γ处理72h再用UVB处理细胞24h后,发现细胞活性急剧下降,A值从4.02降至1.3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
图11a:为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形态;1b:为IFN-γ刺激72h后的角质形成细胞形态;1c:为IFN-γ刺激72h后再用30mJ/cm2UVB处理24h后的角质形成细胞形态
细胞呈鹅卵石状,表面光滑,少数细胞可见微小突起。IFN-γ处理72h后,细胞密度增高,大部分细胞表面可出现微小突起。弃去含IFN-γ的培养基,再用30mJ/cm2UVB处理该细胞24h后发现,细胞逐渐恢复初始形态,细胞密度降低(图1)。2.2MTT测定结果
图3各处理组细胞表面CD40、CD54的流式测定结果
表2各处理组KCIL-8、TNF-α及IL-6的分泌情况(xˉ±s)pg/mLIL-8TNF-αIL-6对照组109.50±24.7521.74±4.1215.63±1.98IFN-γ组1265.00±34.351)28.37±0.7715.6....
图4各处理组α-MSH浓度变化
图3各处理组细胞表面CD40、CD54的流式测定结果3讨论
本文编号:3998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998855.html
上一篇:树鼩调节性T细胞(Treg) CD4/CD127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