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脑炎病毒假病毒颗粒的包装
发布时间:2023-04-06 19:58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成员,与其同属的其它成员包括蜱传脑炎病毒(TBEV)、登革病毒(DENV)、黄热病毒(YFV)、和西尼罗病毒(WNV)等,这些均是引起人类致病的重要病原体。JEV病毒是虫媒病毒,感染后引发乙型脑炎,致死率较高,且多数幸存者患有严重的神经性后遗症,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由于野生型病毒潜在的生物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该病毒的深入研究,所以目前针对日本脑炎病毒仍然没有有效的和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包装日本脑炎病毒假毒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VLPs)对于进一步开展致病机制、疫苗研究、筛选病毒药物及开发新型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以JEV-SA14株基因序列为基础,利用复制子与结构蛋白反式互补原理包装JEV VLPs。前期实验室构建了JEV-Rluc复制子和VEEV-JEV-CprME克隆:JEV复制子上带有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Rluc)报告基因,Rluc的表达水平可快速、...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JEV病毒的病毒学特征
1.1.1 JEV病毒的发现
1.1.2 JEV病毒的全球分布
1.1.3 JEV病毒的传播途径
1.1.4 JEV病毒的多样性
1.1.5 JEV病毒的临床症状
1.1.6 JEV病毒的理化特性
1.1.7 JEV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质
1.1.8 黄病毒的结构蛋白及其功能
1.2 JEV病毒的复制由蛋白相互作用调控
1.2.1 非结构蛋白与胞内蛋白作用调控病毒复制
1.2.2 非结构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病毒复制
1.3 黄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
1.3.1 全长感染性克隆
1.3.2 亚基因组复制子
1.4 实验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器材
2.1.2 细胞系、菌株、复制子、抗体
2.1.3 试剂盒
2.2 实验方法
2.2.1 VEEV-PAC-2A-JEV-Cpr ME克隆构建
2.2.2 VEEV-PAC-2 A-JEV-Cpr ME体外转录RNA
2.2.3 细胞培养
2.2.4 脂质体DMRIE-C转染RNA于BHK-21 细胞
2.2.5 电转RNA于BHK-21 细胞
2.2.6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
2.2.7 荧光素酶Rluc活性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体外转录JEV-Rluc复制子RNA
3.2 JEV-NS5抗体验证
3.3 JEV-Rluc RNA表达验证
3.4 VEEV-JEV-Cpr ME RNA与JEV Replicon RNA互补验证
3.5 VEEV-PAC-2A-JEV-Cpr ME克隆构建
3.5.1 PAC-2A和JEV-Cpr ME基因扩增
3.5.2 PAC-2A和JEV-Cpr ME基因融合
3.5.3 片段与载体双酶切
3.5.4 菌液PCR鉴定
3.6 体外转录VEEV-PAC-2A-JEV-Cpr ME RNA
3.7 VEEV-PAC-2A-JEV-Cpr ME RNA的表达验证
3.8 VEEV-PAC-2A-JEV-Cpr ME RNA与JEV Replicon RNA互补验证
3.9 电转顺次转染RNA可提高JEV VLPs产量
3.10 JEV-Cpr ME细胞系的筛选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784320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JEV病毒的病毒学特征
1.1.1 JEV病毒的发现
1.1.2 JEV病毒的全球分布
1.1.3 JEV病毒的传播途径
1.1.4 JEV病毒的多样性
1.1.5 JEV病毒的临床症状
1.1.6 JEV病毒的理化特性
1.1.7 JEV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质
1.1.8 黄病毒的结构蛋白及其功能
1.2 JEV病毒的复制由蛋白相互作用调控
1.2.1 非结构蛋白与胞内蛋白作用调控病毒复制
1.2.2 非结构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病毒复制
1.3 黄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
1.3.1 全长感染性克隆
1.3.2 亚基因组复制子
1.4 实验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器材
2.1.2 细胞系、菌株、复制子、抗体
2.1.3 试剂盒
2.2 实验方法
2.2.1 VEEV-PAC-2A-JEV-Cpr ME克隆构建
2.2.2 VEEV-PAC-2 A-JEV-Cpr ME体外转录RNA
2.2.3 细胞培养
2.2.4 脂质体DMRIE-C转染RNA于BHK-21 细胞
2.2.5 电转RNA于BHK-21 细胞
2.2.6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
2.2.7 荧光素酶Rluc活性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体外转录JEV-Rluc复制子RNA
3.2 JEV-NS5抗体验证
3.3 JEV-Rluc RNA表达验证
3.4 VEEV-JEV-Cpr ME RNA与JEV Replicon RNA互补验证
3.5 VEEV-PAC-2A-JEV-Cpr ME克隆构建
3.5.1 PAC-2A和JEV-Cpr ME基因扩增
3.5.2 PAC-2A和JEV-Cpr ME基因融合
3.5.3 片段与载体双酶切
3.5.4 菌液PCR鉴定
3.6 体外转录VEEV-PAC-2A-JEV-Cpr ME RNA
3.7 VEEV-PAC-2A-JEV-Cpr ME RNA的表达验证
3.8 VEEV-PAC-2A-JEV-Cpr ME RNA与JEV Replicon RNA互补验证
3.9 电转顺次转染RNA可提高JEV VLPs产量
3.10 JEV-Cpr ME细胞系的筛选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784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7843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