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细颗粒物吸入动物模型建立及适用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吸入动物模型建立及适用性评价
【摘要】:目的建立大气细颗粒物(PM2.5)气溶胶慢性吸入致机体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制备PM2.5气溶胶连续吸入装置。分别考察不同浓度(100±10μg/m3、150±10μg/m3、200±10μg/m3)、不同时间(1周、2周、4周、8周、12周)、不同方法(非暴露气管内灌注法和气溶胶吸入法)和不同动物(Wistar大鼠、BN大鼠和豚鼠)对模型建立的影响。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并计算体重增长率与死亡率;检测肺功能包括呼吸频率、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与动脉氧分压(PO2);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光镜检查气管、肺组织病理。以气管、肺组织病理可见到肺炎为建立成功模型标准,确定建立模型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浓度PM2.5气溶胶连续吸入8周,Wistar大鼠出现中毒现象,体重增长缓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单个核细胞计数增加、巨噬细胞比率上升,肺功能指标中呼吸频率增高、动脉血PO2和FEV1/FVC降低,病理示气管、肺组织出现炎症及肺纤维化变化,炎症变化与染毒浓度呈正相关但高浓度死亡率高。持续不同时间(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吸入相同浓度,Wistar大鼠染毒动物气管肺组织病变8周起显著但与12周无差异。不同方法(非暴露气管内灌注法和气溶胶吸入法)Wistar大鼠连续吸入8周,两法染毒效果相当但吸入法动物死亡率低。Wistar大鼠、BN大鼠和豚鼠不同动物连续吸入8周,三种动物效果相当但Wistar大鼠死亡率低。结论选用Wistar大鼠吸入浓度为150±10μg/m3的PM2.5气溶胶连续8周可建立合适的PM2.5致机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制备一个与PM2.5损伤机体相似的致病环境,率先建立既适合全国大范围,同时具有福建地区特点PM2.5致机体损伤动物的模型,将促进PM2.5预防与治疗措施研究的开展。
【作者单位】: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 PM. 气溶胶吸入 大鼠 豚鼠 模型
【基金】:福建省实验动物研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3Y0085) 福建省科技计划引导性项目(2015Y0004)
【分类号】:R-332;X513
【正文快照】: 。volume(FEV1/FVC)and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were measured,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bronchialand lung tissues under light microscope were observed.The success animal model was builded as the pneumonia wasobserved from the pathological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志豪;崔燕平;;PM_(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J];环境科技;2013年04期
2 王宏;陈晓秋;隋平;余永江;;PM_(2.5)简介及福州市PM_(2.5)污染分布特征[J];海峡科学;2012年08期
3 李子萌;;福州市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控制措施[J];海峡科学;2012年06期
4 庞卫乾;吕吉元;张明升;张涌;孙萌;陕柏峰;皇甫斌;;PM2.5不同成分在体染毒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6期
5 姜智海;宋伟民;;核转录因子-kappaB在PM_(2.5)染毒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年06期
6 曹强,宋伟民,阿斯亚,陶丽娜;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在颗粒物PM_(2.5)毒性研究中的应用[J];卫生研究;2005年06期
7 刘晓莉,李红,孟紫强;PM_(2.5)对大鼠心、肺、睾丸的氧化损伤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元荣;李泳宁;黄晓敏;徐驯宇;;大气细颗粒物吸入动物模型建立及适用性评价[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6年09期
2 杜鹏瑞;杜睿;任伟珊;;城市大气颗粒物毒性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9期
3 刘娜;朱雪;张伟;;从“毒邪”论雾霾[J];环球中医药;2016年09期
4 刘殊;张敏;徐肖倩;董瑞娜;戴红;;DEHP染毒致青春期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及维生素C、E的保护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年08期
5 高秀清;王利;;中医治疗雾霾性肺损伤管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8期
6 高妙然;尚立芝;谢文英;聂富意;吕金苗;赵栻霏;赵菲;吴苗;张烨;赵晓云;;二陈汤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功能及病理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14期
7 郝明媚;杨娜;李清钊;王吉顺;高红霞;王茜;蒋守芳;;大气颗粒物PM_(2.5)对大鼠心肌组织氧化损伤及炎症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6年07期
8 乔莎;何平;张爱华;;细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54期
9 马思萌;王丽涛;魏哲;张芬芬;孟琛琛;杨晶;石成华;张宏雷;;邯郸市PM_(2.5)及其化学组分的季节性变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7期
10 邓元荣;李泳宁;黄晓敏;;基于雾化吸入法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大鼠心脏的损伤作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本锋;赵熠琳;李健军;王瑞斌;;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_(2.5)的去除效应分析[J];环境科技;2012年06期
2 汤嘉琛;;驱散PM2.5雾霾[J];中国报道;2012年01期
3 胡敏;唐倩;彭剑飞;王锷一;王淑兰;柴发合;;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年05期
4 严刚;燕丽;;“十二五”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年05期
5 殷永文;程金平;段玉森;魏海萍;嵇若旭;于金莲;于宏然;;某市霾污染因子PM2.5引起居民健康危害的经济学评价[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3期
6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刘宁薇;;沈阳地区PM_(10)、PM_(2.5)和PM_1质量浓度的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1期
7 陈静;吴兑;刘U_汉;;广州地区低能见度事件变化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0年02期
8 王宏;冯宏芳;隋平;余永江;;福州市灰霾气象要素场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09年06期
9 陈晓秋;冯宏芳;余华;;福州市春冬季灰霾天气PM_(10)和PM_(2.5)污染水平和气象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10 吴兑;;沿海工业城市灰霾天气增多与海盐气溶胶粒子的关系[J];广东气象;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秀举;邓洋;于海平;赵焕然;杨子龙;王君喜;;啤酒对大鼠血清NOS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9年04期
2 曾林娜;许东;吴逸民;杜天义;陈琛;杨廷章;;伏杀磷对大鼠慢性毒性的研究[J];河南化工;1982年01期
3 关英杰,金锡鹏;高频电磁场对Wistar大鼠孕期的影响[J];劳动医学;2000年04期
4 XZ本利之;林正利;细田信子;二宫t`璃子;香川多津子;;氟化物对妊娠动物的影响(第一篇)——氟化物在妊娠大鼠体内的分布状态和对妊娠过程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1979年11期
5 MICHAEL A GALLO;白应分;;伏杀磷对狗和大鼠的慢性毒理学之研究[J];河南化工;1980年01期
6 ;一九八六年批准在我国进行田间 药效试验的国外农药品种和制剂[J];农药科学与管理;1987年S2期
7 李世敏,周韫珍,郭振英,林敏,苏宜香;强化铁、锌食盐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J];食品科学;1993年11期
8 鲁文清,杨成峰,陈学敏;高硒高镉联合作用对大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1993年02期
9 邵增雄;;大鼠急性暴露二氧化氮的心脏功能变化[J];铁道劳动卫生通讯;1982年03期
10 茅积余;李惠君;夏月娥;刘雅玲;谢菊仙;谢勤;;多效唑毒性研究——大鼠90天喂养与繁殖[J];浙江化工;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音;孙振宇;胡敏;李冬霞;;持续性高正加速度对大鼠颞颌关节损伤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祝~=骧;iJ梊霞;洃克琴;崔素英;文允摪;,
本文编号:541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54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