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性T细胞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动物模型中免疫机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动物模型中免疫机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调节性T细胞 吉兰-巴雷综合征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细胞分选 P253-78多肽
【摘要】:研究背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单向性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诱因(如细菌或病毒感染)和遗传背景(感染的遗传易感性)在发病中都起了一定作用,但完整、明确的病因及免疫学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P2 53-78多肽致敏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性自身免疫病,它作为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动物模型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我们认识GB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而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于维持机体免疫自稳、防止自身免疫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证实Tregs数量的减少或功能的缺失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目前国内外对Tregs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明确免疫学机制研究不多且知之甚少。故本研究通过建立吉兰-巴雷综合征动物模型,分析外周血中Tregs比例变化与疾病发展过程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Tregs在GBS中的作用机制。目的:探讨Tregs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P253-78蛋白多肽致敏Lewis大鼠,诱导EAN,实验分组为:EAN模型组和健康正常组,在10%水合氯醛麻醉下进行。行坐骨神经病理HE染色和电镜检测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并全程记录各组大鼠每天的临床瘫痪评分和体重变化情况;2.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正常大鼠外周脾脏淋巴细胞中的Tregs,并测定分离后的Tregs的活性、纯度及抑制功能;3.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两组在发病前、发病高峰期及恢复期大鼠外周血Tregs的比例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4.分别于发病高峰期和恢复期行大鼠坐骨神经病理HE染色和电镜检测,观察其炎细胞浸润和脱髓鞘及轴索损伤的改善情况,以评估Tregs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利用P253-78蛋白多肽成功构建EAN模型,发病后坐骨神经病理HE染色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电镜可见髓鞘脱失去,严重者可见轴索溶解破坏。2、在致敏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AN模型组大鼠的外周血Tregs的比例和体重降低,瘫痪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疾病进展至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AN模型组大鼠的Tregs比例和体重仍较低,瘫痪评分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进入疾病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AN模型组大鼠的炎细胞浸润及髓鞘轴索损伤未见明显改善。结论:EAN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循环的Tregs的比例随病情的加重而降低,说明Tregs参与了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细胞免疫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Tregs在GBS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 吉兰-巴雷综合征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细胞分选 P253-78多肽
【学位授予单位】:蚌埠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32;R745.4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1
- 前言11-18
- 材料与方法18-29
- 结果29-38
- 讨论38-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1
- 致谢51-53
- 附录A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53-55
- 附录B 常用试剂配制55-57
- 附录C 作者简介和科研成果57-58
- 附录D 综述58-67
- 参考文献63-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远达,萧正伦,罗炜,黄海鹭;新建一种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动物模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3期
2 富琦,陈信义;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新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9期
3 董晓华,张丹参,武海霞;衰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彭鹏,杜秀平;肺癌动物模型的制作概况[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彭炳蔚,任连坤,吴立文;癫沲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年10期
6 焦东亮;倪秀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动物模型[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10期
7 王斌;武汉;刘恒;;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在中医科研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李才锐,姜德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1期
9 刘稳;高志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10 焦剑;刘武;;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跃宏;沈晓艳;曹曼林;;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曹敬丽;黄红云;;痴呆动物模型[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魏玮;;证候动物模型述评[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崔轶凡;王庆国;;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及建模方法新思路[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5 魏玮;;证候动物模型述评[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徐国会;励建安;王彤;周士枋;;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及侧枝循环的动物模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胡连生;李忠卓;刘海军;张铁民;;肝火上扰型耳聋动物模型的实验初探[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苗明三;方晓艳;孙艳红;;气血双虚动物模型的复制[A];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秦任甲;;高黏滞动物模型[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张如意;艾厚喜;叶翠飞;李林;;拟抽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萍 丁香;“让我代表动物惩罚你”[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院 王哲;试述心理学前瞻性记忆模型研究进展[N];吉林日报;2010年
3 张刚强;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规划研讨会召开[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吴丹;新血管内膜增生动物模型研制成功[N];健康报;2013年
5 记者 谭欣;创新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裘 索;中医药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新华社记者 毛磊;人应该学会与动物共存[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赵琰 屈会化 王庆国;建立病证结合理想模型的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李荔;牛昱宇:转基因猕猴培育成功[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何世文;我们也是没有硝烟战场上的战士[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芝;玉屏银屑方对湿热证型银屑病动物模型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柴亮;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凋亡及其相关蛋白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3 朱峰;炎症性肠病免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4 成俊;腰椎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隰建成;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6 姜伟洲;基于中医理论的肺阴亏虚、寒邪犯肺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理论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徐冰;常见人体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8 袁静;两种微生态学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抗菌药物残留安全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9 郭淑贞;血瘀证(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及其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林晓静;过热复合脂多糖致热射病大鼠动物模型多器官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敏贵;放射性泪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及Gadd45 α在其损伤修复中作用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2 毛雅琴;幽门螺杆菌国内流行株动物模型的建立[D];浙江大学;2015年
3 孙志文;病毒介导反义CK13基因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动物模型放疗敏感性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帅杰;前列腺2μm激光切除术后尿道上皮修复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的建立[D];遵义医学院;2016年
5 李金轩;一种新型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自噬因子beclin1表达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袁育韬;胃癌原位种植淋巴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D];南京大学;2016年
7 崔丹;调节性T细胞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动物模型中免疫机制的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6年
8 陈姣;CR1SPR-Cas9技术构建LCA-Nmnat1小鼠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理研究和PHEX基因新发嵌合突变导致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D];浙江大学;2016年
9 于仁朝;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评价[D];蚌埠医学院;2016年
10 张大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的研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47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74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