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肤血管瘤模型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人皮肤血管瘤模型研究进展
【摘要】:血管瘤是儿童常见血管增生性良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为进一步研究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及相关临床实验,国内外学者构建了大量的皮肤型血管瘤模型,包括细胞移植、组织移植及基因构建。本文就不同血管瘤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单位】: 昆明儿童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皮肤 血管瘤 模型
【基金】:昆明市儿童血管瘤诊疗中心项目,项目编号sw(技)-65FQ
【分类号】:R739.5;R-332
【正文快照】: 血管瘤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血管增生性疾病,由胚胎时期血管网增生所形成。血管瘤可生长于身体任何部位,以皮肤和皮下组织为多,其次为口腔黏膜和肌肉[1]。为进一步探索血管瘤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国内外学者构建了各种皮肤血管瘤模型,从最早期的利用鸡冠和肉垂代替简单毛细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彤,赵怡芳,张文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增殖性血管瘤[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5年02期
2 邱乾德;相世峰;余捷;林达;;软组织混合型血管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09年06期
3 卢彬;陆洪光;;婴儿血管瘤研究现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08期
4 黄永火,,戚警吾;血管瘤病的X线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年04期
5 吴海栋;;血管瘤,治还是不治[J];时尚育儿;2007年01期
6 陈祖亮;血管瘤病因研究获得新突破[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年24期
7 张旗涛,蒋志涛,王立春,郭劲柏,张淑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小儿增生性血管瘤和邻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2年06期
8 潘引鹏,张伟;血管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年Z1期
9 张连仲,董长宪,吴刚,赵冰,李桂枝;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03年03期
10 袁阿彩,吕国兴;周围浅表血管瘤的彩超特征性改变[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亚春;;一例耳廓血管瘤破裂的护理体会[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卢彬;陆洪光;;婴儿血管瘤研究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克雷;秦中平;刘学键;胡秀启;;血管瘤并发鳞癌3例报告[A];2002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丁冠群;;血管瘤的非手术治疗:5689例分析[A];2007'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陆威;钱奕红;潘卫利;;溃疡残毁性血管瘤病1例[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贺多敏;黄玲;刘英;;颌面外科血管瘤少数民族患儿口服普萘洛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干预[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陈达;林晓曦;李伟;;血管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A];2004'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平;王国芬;安宁;田磊;;肛门直肠血管瘤诊治的研讨——附15例临床报告[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颖萍;施萍;;婴儿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例[A];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陆英群;朱红霞;;一例颈部巨大血管瘤病人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崔芳;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峰”远航正当时[N];健康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松;血管瘤及其动物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褚亚栋;心脏血管瘤:病例汇报及文献综述[D];浙江大学;2013年
3 代炜;同源异型盒基因与血管瘤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陈伟;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浅表血管瘤临床与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唐耘熳;人血管瘤裸小鼠移植模型中内皮细胞形态学动态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张凌;血管瘤干细胞联合雌激素构建血管瘤裸鼠模型及其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赵忠芳;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及临床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8 郭伶俐;腺病毒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血管瘤动物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伍尚敏;YH-16、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对血管瘤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10 魏艇;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及Tie2受体在人体血管瘤裸小鼠移植模型中的表达[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光;宝石能谱CT在鉴别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福鹏;中国大陆近20年脾脏血管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治经验[D];青岛大学;2015年
3 李琳琳;唇部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的队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4 滕鹏;心脏及心包血管瘤:病例汇报及200例临床病例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齐东东;2104例血管瘤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张泽华;用Calreticulin-Like蛋白治疗血管瘤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7 颜光堂;血管瘤患儿家长的民主理状况分析[D];泸州医学院;2009年
8 王勇;人体血管瘤动物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凋亡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孙强;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培养及其生化、细胞学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10 罗鸣;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血管瘤分期诊断中的作用[D];江西医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810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810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