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新型结核病疫苗菌株在小鼠体内的毒性及安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15:41

  本文关键词:新型结核病疫苗菌株在小鼠体内的毒性及安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B/R菌株 BCG HRa 毒性 结核分枝杆菌


【摘要】:目的观察由卡介苗(简称BCG)和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简称H37Ra菌株)为亲本菌株构建的融合菌株(简称B/R菌株)接种C57BL/6小鼠后在小鼠体内的毒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36只)、BCG组(56只)、B/R组(56只)和H37Ra组(56只);分别皮内接种无菌生理盐水、BCG菌悬液、B/R菌株菌悬液、H37Ra菌株菌悬液0.1ml(含活菌数为1.0×106个),观察各组小鼠生存基本情况并记录接种后第3、6、9、12、15、18周小鼠体重;分别于接种后第2、3、6、9、12周取BCG组、B/R组、H37Ra组小鼠各4只,处死后摘取小鼠完整肺脏和脾脏称重后分别制成脏器组织匀浆,接种于罗氏培养基培养20d,计数各脏器菌落数(CFU);分别于接种后第3、6、9、12、15、18周,四组分别随机各取6只小鼠,脱颈处死后称取体重,摘取小鼠肺脏及脾脏在组织固定液中固定(固定前脾脏称重),48h后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后观察小鼠肺脏、脾脏的病理变化,并计算各组小鼠各时间点的脾脏系数。结果 (1)4组小鼠接种后一般生存状态良好,接种部位未出现明显溃疡、脓疱等。从接种后第1d~18周各组小鼠均无死亡,生存率为100%。接种后第3周、6周,四组之间小鼠体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9周、15周,H37Ra组小鼠体重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接种后第12周,BCG组小鼠体重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接种后第18周,H37Ra组小鼠体重分别与生理盐水组、BCG组、B/R组相比均降低(P0.05);(2)接种后第2周、3周、6周时小鼠脾脏定植细菌数(Log10cfu),H37Ra组、B/R组均较BCG组升高(P0.05);B/R组与H37R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9周小鼠脾脏定植菌数(Log10cfu),H37Ra组较BCG组升高(P0.05),B/R组分别与H37Ra组、BC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12周小鼠脾脏定植细菌数(Log10cfu),H37Ra组、B/R组均较BCG组升高(P0.05),B/R组较H37Ra组降低(P0.05)。(3)在接种后第2周小鼠肺脏定植菌数(Log10cfu),B/R组较BCG组升高(P0.05);B/R组、BCG组分别于H37R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3周三组小鼠肺脏定植菌数(Log10cfu)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6周小鼠肺脏定植菌数(Log10cfu),H37Ra组较BCG组升高(P0.05),B/R组分别与H37Ra组、BC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9周小鼠肺脏定植菌数(Log10cfu),H37Ra组较BCG组升高(P0.05);B/R组较H37Ra组降低(P0.05),B/R组与BC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12周小鼠肺脏定植菌数(Log10cfu),B/R组、H37Ra组均较BCG组升高(P0.05),B/R组与H37R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时间点生理盐水组小鼠肺脏、脾脏均呈现正常病理征象。接种后第3~18周BCG组、H37Ra组及B/R组小鼠肺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和气道上皮细胞局部脱失,肺泡间隔增宽,部分肺间质水肿,但肺泡腔无改变,均未出现结核结节,第3~18周BCG组、H37Ra组和B/R组小鼠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白髓比例升高,淋巴小结体积增大,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红髓扩张淤血,巨噬细胞增多等改变;(5)接种后第3周、6周小鼠脾脏系数,BCG组、H37Ra组及B/R组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P0.05);接种后第9周小鼠脾脏系数,H37Ra组及B/R组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P0.05),BCG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12周小鼠脾脏系数,H37Ra组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P0.01),B/R组较生理盐水组升高(P0.05);BCG组较H37Ra组降低(P0.05)。接种后第15周、18周四组小鼠脾脏系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菌株的毒性较H37Ra菌株降低,与卡介苗相当,其使用安全性较好。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教研室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地区高发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B/R菌株 BCG HRa 毒性 结核分枝杆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260261;8116019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药专项资金项目(No.2012BA022) 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No.RCZX201446)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Journal of Pathogen Biology.2016 Mar;11(3):193-199,214.]Initial research on the virulence and safety of a new type of tuberculosis vaccine in miceLIANG Su,WU Fang,CHENG Qing-hong,LI Jian-hua,WU Jiang-dong,ZHANG Le,LIU Xiao-ling,ZHANG Pei-pei,WANG Jun,ZH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胡岳山,李杰芬;丹参注射液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黄启成,王绮如;小鼠脾脏内粒-巨噬系祖细胞含量及其反应的某些特性[J];湖南医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3 李金茹;郑丽娜;王世忠;胡娜;刘皓;刘金宝;;碘过量对小鼠脾脏影响的组织学研究[J];解剖学研究;2007年05期

4 李求是,杨贵贞;小鼠脾脏抑制性细胞的诱生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1985年03期

5 吴桐,李晓玉;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上存在μ阿片受体的证据(英文)[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1999年09期

6 茅子均;虞介昌;冯树一;罗建君;;对小鼠脾脏细胞体外集落形成的几种刺激因子的探讨[J];苏州医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7 沈红;芦山;陈舒楠;官佳懿;刘恩宏;;连翘酯苷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与分泌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2年04期

8 官佳懿;张永红;崔德凤;谷崇高;李凯冉;赵雪菲;沈红;;绿原酸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29期

9 曾祥元,姚学文;多抗甲素对小鼠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J];抗生素;1983年06期

10 陈崇株 ,谭华;用黄豆凝集素分离小鼠脾脏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乐;姚东璧;胡庭俊;曾芸;韦英益;李跃华;;天门冬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A];纪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成立3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九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斌;萱垣f;李杰芬;;灵芝多糖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现永;韩成林;赖超强;;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小鼠脾脏T细胞激活后与老龄化相关的基因表达的变化[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高楚淇;伍丽萍;施秉银;;雄激素对BALB/c小鼠脾脏主要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王杰龙;吴明方;吴缤峗;赵建萍;;四周负重游泳运动对小鼠脾脏单核细胞TLR2、TLR4诱导表达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6 李晓曦;徐垎欣;郝莎;孙凌云;姜波;侯亚义;;TLR9参与17-β雌二醇对小鼠脾脏来源的pDC的功能调节[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7 刘茜;陆江阳;;PD-L1表达对MODS小鼠脾脏DC功能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8 单潇潇;陈龙;杨筱曼;曹萌;张双全;;rhBLyS激活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胞内Ca~(2+)变化研究[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杨林松;李晓曦;徐垎欣;姜波;侯亚义;;雌性激素参与小鼠脾脏CD11c~+DC的成熟过程和功能变化[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10 郝微微;温红珠;李佳;历娜娜;;青黛、靛玉红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脾脏CD4+T细胞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燕娟;日本血吸虫感染致小鼠脾脏淋巴滤泡结构破坏及淋巴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蓓;乙烯利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及其机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何雅馨;环磷酰胺对小鼠脾脏的病理学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马玉华;GABA对高脂膳食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4年

4 周建国;三七提取物对脑缺血小鼠脾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暨南大学;2007年

5 吴嫔峗;游泳运动对小鼠脾脏TLR2、TLR4诱导表达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吴兵;Lewis肺癌荷瘤小鼠脾脏来源MDSCs中IDO表达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任安霞;抗CD20单克隆抗体与IL-10联合应用对NOD小鼠脾脏免疫功能影响[D];青岛大学;2015年

8 陆雯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的脾脏CD4+CD25+T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南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4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814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