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细菌耐多药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9-08 22:02

  本文关键词:细菌耐多药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耐多药外排泵 生物膜形成 外膜因子


【摘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及广泛使用,全球多重耐药菌和广泛耐药菌不断出现。关于细菌耐药机制中外排泵及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研究发现,外排泵与生物膜形成有密切联系,不同细菌的不同外排泵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各异,而生物膜形成又影响外排泵基因表达。本文就细菌耐多药外排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
【关键词】耐多药外排泵 生物膜形成 外膜因子
【基金】: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201440394)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及广泛使用,全球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细菌不断出现。2014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细菌耐药呈增长趋势,特别是革兰阴性菌,其中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93.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4%和66.7%[1]。目前,关于细菌耐药性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兴俊;吴华;黄奕江;莫濡冰;;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表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8期

2 杨峰;邢艳苹;王瑜;雷连成;;大肠杆菌耐药机制中激活外排泵和减少摄入量的研究进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孙二琳,宋诗铎,祁伟,郭庆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株的多重耐药外排泵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年09期

4 孙二琳;;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排泵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1期

5 潘爱珍;万康林;;外排泵介导分枝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年10期

6 张晓梅;王苏建;宋静玉;鲁科峰;王家平;;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剂外排泵基因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6期

7 李显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药物耐药性外排泵十年研究回顾(英文)[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年07期

8 王悦;宋诗铎;何屏;;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相关外排泵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年09期

9 蒋燕群;李俐;钱燕斐;;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外排泵转录水平与耐药的关系[J];检验医学;2011年01期

10 曾贤铭;孙长贵;陈坚;于婷婷;叶慧;杨露森;韦文君;杨继勇;;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季胺化合物外排泵基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洋;杨锦红;李方去;李向阳;;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与外排泵MexAB-OprM表达的关系[A];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翔;陈辉;漆涌;徐令清;伍勇;;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及整合子在碳氢酶烯类耐药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3 李亚明;刘原;潘双;柯蕊;赵玉洁;;外排泵abeM及外膜蛋白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亮;铜绿假单胞菌中RND外排泵基因表达调节和功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龚凤云;siRNA分子干扰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外排泵MexB基因表达的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元旺;细菌AcrAB-TolC外排泵在幽门螺杆菌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D];南昌大学;2014年

2 宗自卫;铜绿假单胞菌中RND外排泵基因调节及功能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吴春阳;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性与外排泵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相关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王悦;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与RND型和MATE型外排泵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5 朱莉丽;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外排泵AcrAB-TolC主动外排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6 沈托;铜绿假单胞菌中吩嗪对外排泵MexGHI-OpmD调节机理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毛艳;siHybrids技术沉默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B基因体外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米阳;外排泵ABC转运白基因msbA和spab在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1年

9 路兴晓;外排泵系统参与幽门螺杆菌适应克拉霉素压力及耐药过程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16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816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9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