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出血性络风内动动物模型构建

发布时间:2017-09-08 21:15

  本文关键词:出血性络风内动动物模型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斑块内出血 动物模型 络风内动 热毒生风


【摘要】:目的建立符合临床的、可控的、能再现的、具有易行性与广泛适用性的出血性络风内动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所有实验小鼠均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应激组,Compound48/80组,应激+Compound48/80组。并且于12周龄行右侧颈总动脉套管术,实验全程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同时进行中医证候动态观察。术后4周,对所有ApoE-/-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每周2次,持续8周);术8周后,应激组、应激+Compound48/80组给予ApoE-/-小鼠限制性精神应激刺激(每天刺激4小时,持续4周);术10周后,Compound48/80组、应激+Compound48/80组小鼠腹腔注Compound48/80(隔日1次,共4次)。于术后12周末进行血脂四项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包括斑块形态结构分析;判断颈动脉斑块的斑块内出血以及斑块破裂等发生情况;计算斑块面积、血管管腔狭窄率,斑块内脂质、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含量等,通过公式计算斑块易损指数,结合动态观察以及检测结果对出血性络风内动动物模型进行全面评价。结果1.实验动物基本特征:各组动物间实验起点以及终点体重无明显差异。应激+Compound48/80组有2只实验小鼠死亡,余动物均完成实验。2.血液学检测:各组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3.病理组织学检测:应激+Compound 48/80组和对照组的总斑块破裂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余组间比较斑块破裂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pound 48/80组和对照组的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P=0.043),余组间比较斑块内出血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血管管腔狭窄率、斑块脂质含量、平滑肌细胞含量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应激+Compound48/80组和Coumpound48/80组的单核/巨噬细胞含量较对照组高,有显著差异(P=0.004,P=0.006)。斑块内胶原含量组间比较,可见应激组与Compound48/80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斑块易损指数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1.高脂饲料喂养的ApoE-/-小鼠在右侧颈总动脉行缩窄性硅胶套管术后可形成颈动脉斑块,通过情致因素、外毒、内毒联合干预,与人类胸痹心痛络风内动病机相似,具有典型的中医热毒证候,可模拟热毒生风病变过程。2.脂多糖、Compound48/80联合干预可明显诱发斑块内出血。3.脂多糖、Compound48/80联合精神应激可明显减少斑块内胶原含量。4.脂多糖、Compound48/80联合精神应激可促进斑块内单核/巨噬细胞含量增加,提高斑块易损性,斑块自发破裂率高。
【关键词】:斑块内出血 动物模型 络风内动 热毒生风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32;R277.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词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26
  • 综述一 从“络风内动”认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10-17
  • 1 热毒生风与斑块内出血10-13
  • 2 络虚动风与斑块内出血13-14
  • 3 外风引动与斑块内出血14
  • 4 从络风内动论治斑块内出血的探索14-15
  • 参考文献15-17
  • 综述二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与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17-26
  • 1 易损斑块与炎症反应17-18
  • 2 新生血管与AS进展18-20
  • 3 斑块内出血与斑块破裂20-23
  • 参考文献23-26
  • 前言26-28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28-42
  • 1 材料28-29
  • 1.1 实验动物28
  • 1.2 实验仪器28
  • 1.3 实验试剂及药品28-29
  • 2 方法29-34
  • 2.1 实验分组及处理29
  • 2.2 颈总动脉缩窄性硅胶套管放置术29
  • 2.3 脂多糖刺激29
  • 2.4 限制性精神应激刺激29-30
  • 2.5 Compound48/80刺激30
  • 2.6 留取血液和组织标本30
  • 2.7 血液学检测30
  • 2.8 斑块组织病理学检测30-33
  • 2.9 出血性络风内动中医证候评价33
  • 2.10 组织病理学测量33-34
  • 2.11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34
  • 3 结果34-38
  • 3.1 动物一般情况34-35
  • 3.2 实验动物死亡原因分析35
  • 3.3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观察结果35
  • 3.4 实验动物血脂水平35-36
  • 3.5 斑块组织病理学检测36-38
  • 4 讨论38-42
  • 4.1 诱导斑块内出血的相关因素38-40
  • 4.2 斑块组成成分与其易损性相关40-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57
  • 附图147-49
  • 附图249-51
  • 附图351-52
  • 附图452-53
  • 附图553-54
  • 附图654-55
  • 附图755
  • 附图855-56
  • 附图956-57
  • 致谢57-58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58-59
  • 个人简历59


本文编号:816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816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9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