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自然赞歌到生态预警《少雨的土地》与《寂静的春天》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01:22

  本文关键词:从自然赞歌到生态预警《少雨的土地》与《寂静的春天》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写作 生态伦理 《少雨的土地》 《寂静的春天》


【摘要】:美国自然文学,因其以内涵丰富的自然为写作对象,以探索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为主题的特点而受到生态批评家的广泛关注。从事自然写作的作家们不仅表现了对文学中美的追求,而且探讨了土地环境的价值和对自然界的伦理观,从而启示人们要理顺荒野与文明的关系,呵护自然,保护环境。其中,玛丽·奥斯汀和蕾切尔·卡森就是这样两位自然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玛丽·奥斯汀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自然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1903年,发表了其首部亦是最有名的作品—《少雨的土地》。在该作品中,奥斯汀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生活了十二年之久的沙漠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揭露了由于人类对化学药剂的毫无节制地使用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同时质疑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该作品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扭转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狂妄态度,极大地促进了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本文运用平行比较法,从生态批评角度对两人的代表作《少雨的土地》和《寂静的春天》进行解读,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两部作品不同的生态主题,不同写作手法以及她们不同的思想来源。本文试图通过探寻奥斯汀与卡森的自然写作的不同之处,进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她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深刻体会蕴含在她们作品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想。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包括对美国自然文学的起源与发展、玛丽·奥斯汀、蕾切尔·卡森以及她们的作品,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以及论文的结构的简要介绍。第二章探讨了两部作品不同的生态主题。第一小节介绍两部作品不同的生态意识,奥斯汀的《少雨的土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卡森则强烈批判了人类滥用杀虫剂给环境带来的生态灾难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第二小节表达了两位作者在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道路上所做的不同尝试和努力,事实上,奥斯汀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崇尚个人精神的独立,建议人们重返大自然过一种更为简朴的生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升华。相比之下,卡森则是更关注自然界与人类的实质关系,在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人类破坏之后,提倡人类与自然的对话与和谐相处,为消解当下的环境危机指明了道路。第三章从两方面对比分析了两部作品不同的表现手法,首先,从文体角度看,奥斯汀独特的叙事视角,对沙漠景色的浪漫描写及其对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都有效地加强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力。卡森将文学创作与科学联姻,以艺术中的科学家的身份对待艺术,《寂静的春天》在重视文学自身的审美特性与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吸取了科学的认知方式,科学家的质疑与批判精神,使作品达到了文学与科学完美地融合。两位作者通过不同的写作风格彰显了她们不同的生态主题,奥斯汀的《少雨的土地》以自然原色的风格真实描绘了自然的代表—沙漠上的迷人风景,其生态关怀也仅仅停留在对野性的自然的适应,爱戴和尊重层面。较之而言,卡森不但热爱自然而且敬畏自然。她的生态关怀中含有对自然以及一切生命和非生命形式深深地敬畏,更进一步说,卡森对自然的热爱并未局限在对它的空洞的歌颂层面,而是把它与生态伦理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其次,从女性意象角度看,虽然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对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形象的人文关怀,但她们的态度仍有不同。奥斯汀的作品不仅表达出对女性悲惨境遇的怜悯与同情,更多的是对女性形象顽强独立及富有创造性品格的赞赏。卡森则意识到女性是这场自然的生态灾难中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受害者,更侧重于女性应为争取平等的权利和自身的利益做出的反抗。从这一角度出发,奥斯汀显然注重女性形象对传统的反叛,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向自然寻求解脱的心理倾向,而卡森对女性的关怀不仅体现在对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的严厉批判而且歌颂女性的反抗。这显然比奥斯汀的女性主义在生态批评的历程上走得更远。第四章对比分析了两人不同的思想来源,前者的生态思想主要受美国超验主义思潮和美国印第安文化的影响,而后者的生态思想则体现了她那个时代最前沿的生态伦理观—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生态伦理观和利奥波德的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通过从生态视角对奥斯汀和卡森的自然写作之异同以及两者生态思想的重新解读和评价,得出结论:奥斯汀与卡森虽然都被视为美国自然写作代表作家,但卡森继承了“敬畏生命”生态伦理观和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哲学理念有别于奥斯汀赞颂自然、倡导接近自然、归于自然以求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和自我实现的生态思想,进一步说,卡森的自然写作引领自然文学彻底地摆脱了人类中心论的枷锁,走向了真正的生态哲学之路。最后,本文试图通过揭示奥斯汀与卡森生态思想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处于生态困境的人们提供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自然写作 生态伦理 《少雨的土地》 《寂静的春天》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6
【目录】:
  • Abstract5-8
  • 摘要8-13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3-25
  • 1.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e Writing13-15
  • 1.2 Mary Austin, Rachel Carson and Their Masterpieces15-19
  • 1.3 Literature Review19-22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22-25
  • Chapter 2 Ecological Themes in the Two Novels25-42
  • 2.1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28-36
  • 2.1.1 Admiration for Natural Landscape in The Land of Little Rain28-34
  • 2.1.2 Concern about Ecological Disaster in Silent Spring34-36
  • 2.2 Different Ways to Save Human from the Plight36-42
  • 2.2.1 Man’s Return to Nature36-40
  • 2.2.2 Man’s Preservation of Nature40-42
  • Chapte3 Skills of Expression in the Two Novels42-57
  • 3.1 Language Styles of Austin and Carson42-50
  • 3.1.1 Strong Tinge of Romanticism—The Land of Little Rain42-44
  • 3.1.2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Art—Silent Spring44-50
  • 3.2 Women Images in Austin’s and Carson’s Nature Writing50-57
  • 3.2.1 Power of Women in The Land of Little Rain50-53
  • 3.2.2 Women’s Rebellion in Silent Spring53-57
  • Chapter 4 Origins of Ecological Ideas in the Two Novels57-64
  • 4.1 The Origins of Austin’s Ecological Ideas57-60
  • 4.1.1 Influence of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on Austin57-58
  • 4.1.2 Influence of American Indian Culture on Austin58-60
  • 4.2 The Origins of Carson’s Ecological Ideas60-64
  • 4.2.1 Reverence for Life60-61
  • 4.2.2 Ecological Holism61-64
  • Chapter 5 Conclusion64-66
  • Works Cited66-67
  • Bibliography67-70
  • Acknowledgements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素杰;;生态视阈中美国文学史的反思[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淑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妇女社会改革活动述论[J];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1003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03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