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小说中的南京大屠杀与民族国家观念表达

发布时间:2017-10-11 19:12

  本文关键词:小说中的南京大屠杀与民族国家观念表达


  更多相关文章: 南京大屠杀 小说 民族 国家 叙事


【摘要】:"南京大屠杀"是中外战争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虐事件,不少作家以之作为创作题材。然而,目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学研究却相当薄弱,还停留在单个作品分析的阶段。因此,有必要从民族国家观念出发,对中外小说中的南京大屠杀进行整体研究。中国作家、日本作家、华裔和西方作家以不同的话语立场参与了南京大屠杀的讲述,他们对日军暴行的解读或侧重"大屠杀"、或侧重"强奸",在写法上则有"将军的写法"和"士兵的写法"两种。中国作家的大屠杀叙事存在民族国家和阶级的区分;日本人的小说既包含真实呈现和历史反省的成分,又是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虐杀;美籍华人和西方作家的小说有宗教情怀和对人性、生命的反思,但仍避不掉西方中心主义的缺陷,把大屠杀演绎成西方拯救中国的故事。近年来,为秦淮河妓女立传、为外国传教士大唱赞歌的故事模式,引领了南京大屠杀叙事的潮流,是值得注意和反思的。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 小说 民族 国家 叙事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城市的文学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建构研究”(14BZW115) 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都的文学想象与国家观念的建构”(渝教人[2014]47号)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引言侵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惨绝人寰,曾震惊国际社会,随后又湮没于冷战时代,淡出国际视野,成了“被遗忘的大屠杀”。直到1982年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才重新引起学界关注。学界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在历史学领域已蔚为大观。然而,小说中的南京大屠杀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严歌苓;;悲惨而绚烂的牺牲[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1年04期

2 陈顺馨;强暴、战争与民族主义[J];读书;1999年03期

3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1年04期

4 徐静波;;《时间》:堀田善卫对南京大屠杀的解读及对中日关系的思考[J];日本问题研究;2013年04期

5 张再林;;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发微[J];学术月刊;2008年04期

6 李永东;李雅博;;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西方接受——以英语视界中的《狼图腾》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敏宏;;从《狼图腾》版权输出看如何构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出版发行的新模式[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7期

2 余东;张艳;;变通意识与国粹心态——葛浩文的文学翻译观解读[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杨书;血腥的“厌女结”─—对苏童“红粉意象群”颂莲形象的析解[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刘传霞;1931—1945:性别视野中的抗战叙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安晓燕;;当张艺谋牵手严歌苓——浅谈《金陵十三钗》的改编[J];电影评介;2012年20期

6 朱江勇;沈宝民;;由《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电影创作模式[J];电影文学;2013年02期

7 陈继静;;越战时期的越南涉外婚姻和战后美国媒体报道——文化误读个案分析[J];北大史学;2000年00期

8 宋戈;吴琰;;《金陵十三钗》中女性的自我救赎/成长之路[J];电影评介;2014年03期

9 唐丽伟;;文化身份的消解、重建与回归——以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李钧;;吾国吾民,斯文在兹——林语堂《京华烟云》创作意图论[J];都市文化研究;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钧;;吾国吾民,斯文在兹——林语堂《京华烟云》创作意图论[A];都市文化研究(第11辑)——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观念[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冷嘉;家庭、革命与伦理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方英敏;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5 田丰;身体思维与礼乐文明的现代转化[D];苏州大学;2012年

6 王学胜;“底层文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3年

7 雷霖;现代战争叙事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894-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学芬;自我与他者:当代美华移民小说中的中美形象[D];河南大学;2013年

9 崔艳秋;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传播[D];吉林大学;2014年

10 胡美娟;身体、空间与性别:西北回族穆斯林女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梅;死亡之路上的现代巫女们[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惟;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陆抗战电影[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晓佳;被强暴的女性身体[D];清华大学;2006年

4 侯艳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身体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赵燕妮;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于招娣;从慰安妇问题管窥日本文化[D];延边大学;2009年

7 王楠;游走在历史之外的温情[D];山东大学;2010年

8 贾楠;从多元视角看葛浩文对《狼图腾》的翻译[D];安徽大学;2012年

9 陈俐澜;操纵理论视域下对《狼图腾》英译本的改写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魏娜;论严歌苓小说中的他者形象[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再复;;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作家的缺席[J];北京文学;1999年08期

2 肖丽;;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文学翻译——对小说《饥饿的女儿》书名英译的个案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在明;刘彦博;;中国历史中酷刑的滥觞——“零口姑娘”祭[J];文博;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墙[J];全国新书目;2001年02期

2 马振犊;财政部驻港人员有关南京大屠杀等问题的情报[J];民国档案;2002年02期

3 ;美国华人抗议江藤隆美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J];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03期

4 倪腊松;为了历史的尊严——评《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J];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04期

5 ;《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J];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04期

6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札记(之二)[J];史林;2003年01期

7 ;旅日华侨设立南京大屠杀研究资助项目[J];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02期

8 王秀霞;国内关于“南京大屠杀中南京国际安全区”研究的历史回顾[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张连红;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J];民国档案;2004年03期

10 李寒梅;;中国学术界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研究[J];太平洋学报;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1937—1985)[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2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几个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孙宅巍;;论国共两党对南京大屠杀的共识[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4 张连红;;南京大屠杀的后遗症:幸存者的创伤[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5 李习文;;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对外传播[A];公共外交季刊2011夏季号(总第6期)[C];2011年

6 周华;;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历史不容否定[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7 姜玉春;;南京大屠杀见证人,德国大使馆行政主管沙尔芬贝格之死[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8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几个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张生;;南京大屠杀的“德国视角”——以德国外交档案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10 姚群民;;《救国时报》在海内外披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述评[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编审 徐志民;美国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历程[N];人民政协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冯爱琴;南京大屠杀研究仍有较大拓展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早报记者 龚菲 实习生 马秋萍;“南京大屠杀”资料照片在日巡展[N];东方早报;2014年

4 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谌苏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公布[N];光明日报;2014年

5 早报特约评论员 周庆安;直面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弥合中日关系的起点[N];东方早报;2005年

6 周竞;追忆南京大屠杀[N];各界导报;2005年

7 记者顾兆农;百余日本老兵证言南京大屠杀史实[N];人民日报;2002年

8 记者顾兆农;南京举行国际和平集会[N];人民日报;2002年

9 邹德浩;纽约举办《南京大屠杀图片展》[N];人民日报;2004年

10 朱成山;南京大屠杀的拷问[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春霞;新闻媒体中的南京大屠杀[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袁志秀;美国人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见证、传播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仇凯;论以色列的大屠杀教育—兼论对我国中学南京大屠杀教育的启示[D];鲁东大学;2014年

4 颜玉凡;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的调查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晓红;影像生产与集体记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薛媛元;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安全区难民生存状况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许书宏;恐惧的记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茹慧渊;浅析美国对南京大屠杀报道变化的原因[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张珊珊;罗伯特·威尔逊与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程铂舜;集体记忆的规训: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如何被建构[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4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14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1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