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东野圭吾小说《白夜行》看人格的扭曲

发布时间:2017-10-12 00:29

  本文关键词:从东野圭吾小说《白夜行》看人格的扭曲


  更多相关文章: 人格扭曲 家庭 社会


【摘要】: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塑造了一对童年经历不幸的少年,描绘了他们的爱情悲剧以及联手犯罪的过程。经过分析可以得出,主人公人格扭曲的根源是童年阴暗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他们的感情并不是单纯的爱,而是包含了复仇与纵容;与同类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心中无爱与用力去爱都是人格扭曲的外在表现。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后天的成长环境对人格的形成来说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人格扭曲 家庭 社会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随着推理小说发展的日益成熟,读者的审美水平也不断提升。单是凭借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来吸引眼球的推理小说已不再是主流,读者更加关注的是其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已及情感线索的发展。东野圭吾的小说以缜密理智的推理与凄美无望的感情交织见长,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匡国燕;;童话般的悲剧——用女性主义分析《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金华;;《白夜行》中雪穗形象的精神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4期

3 李雪;;浅析《白夜行》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蒋奖;许燕;;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与反社会人格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伟君;;重新犯罪成因实证调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孙敏;顾海根;井伊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BI)的因素界定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陈诗洁;;从《白夜行》看日本人的善恶观[J];神州;2014年09期

4 管冰清;邓云龙;罗学荣;;有受虐经历的广泛焦虑障碍患儿的行为及自我意识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5 彭咏梅;陈哲;蔡蓉;周世杰;;童年期虐待、依恋与青少年B群人格障碍倾向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6 陈哲;付丽;彭咏梅;蔡蓉;周世杰;;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期虐待、依恋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7 吴鹏;刘华山;姜春艳;马玉芝;;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展及家庭体罚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8 黄上上;;人格障碍研究与童年期经历相关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叶慎花;谭顶良;;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13期

10 余婷婷;葛星;胡塔静;刘阳;张婉婉;汪耿夫;袁珊珊;方玉;王秀秀;江流;苏普玉;;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初中生伤害和暴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校医;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楠;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劳教人员的认知情绪调节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哲;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早期危险因素及执行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黄上上;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及童年期创伤经历与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1年

5 袁辉;自尊在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的中介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胡燕娜;华丽影像负载下的“中岛表达”[D];南京大学;2013年

7 王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Val66Met基因多态性、儿童期虐待与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的相关性[D];山东大学;2013年

8 谢姝;早期应激影响青少年抑郁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孙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韧性、自尊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董羽双;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刍议[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筱南;乐雪;;缺失的女性——中外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长江论坛;2005年06期

2 茆正洪,谭钊安 ,曾彦英 ,张建平;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3 蒋奖,许燕;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4 冯维,于志涛;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5 蒋奖;许燕;梁竹苑;刘勇;;反社会人格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5期

6 杨蕴萍,沈东郁,王久英,杨坚;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在中国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7 杨世昌;杜爱玲;张亚林;;国内儿童受虐状况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8 谢智静;唐秋萍;常宪鲁;邓云龙;;457名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与心理健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1015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15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d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