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为什么反对弗洛伊德
本文关键词:纳博科夫为什么反对弗洛伊德
更多相关文章: 纳博科夫 弗洛伊德 “艺术本身”理论 精神分析批评
【摘要】:纳博科夫以各种方式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贬低和抵御。但二人并无私人过节,一切龃龉缘于观点冲突。纳博科夫坚持"艺术本身"理论,强调艺术创造的纯粹与艰苦,但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学进入文学批评,强调无意识领域中的欲望冲动对艺术创作的作用——二人对艺术的根本认识具有不可调和的差异。另外,纳博科夫反对象征,弗洛伊德学说却致力于寻找性象征;纳博科夫反对学术庸俗,弗洛伊德追随者却大量贩卖二手观点;纳博科夫坚持善与爱,弗洛伊德学说却从无意识欲望角度为恶"辩护"。从纳博科夫看,反弗洛伊德就是捍卫文学艺术,捍卫自己的艺术理想。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弗洛伊德 “艺术本身”理论 精神分析批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流散诗学研究”(编号:13BWW065)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无论作为作家还是批评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都强烈反对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抓住各种机会对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进行揶揄和嘲讽:作品序言中几成必然的“问候”,作品内部随处可见的戏拟和捉弄,课堂上肆无忌惮的抨击,访谈中毫不留情的冷嘲热讽。1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静娟;;《绝望》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颜桂堤;;经典:流动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3 袁李姝;;婚姻的偶然和必然——以查理·包法利的一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黄一畅;;微妙的寄主与寄生物——从《微暗的火》之文本关系看小说的解读模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5 张云孟;;顺从与抗争——《曼斯菲尔德庄园》、《简·爱》女主人公形象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6 李冠华;何妍;;虚构与现实——略萨小说诗学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7 雷胜学;;乌托邦的修辞幻象——格非小说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董梅;;《贝奥武夫》隐喻意象中的中西文化异同[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马元龙;;语言、言语与能指:从索绪尔到拉康[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10 王春云;;论文学的时空穿越意识及其经典品格[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霍甜甜;;《阿妲或热情:一个家族的编年史》纳博科夫的时间哲学下的叙事特点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6 梁晓君;浩然创作的本土性与评价史[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桂茹;先锋与暧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翟乃海;哈罗德·布鲁姆诗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华;艰难的联结—E·M·福斯特小说潜含的现代性主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唐洁;流浪方舟[D];江南大学;2010年
4 陈发超;论奥斯丁小说中的交往习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帝国话语[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娟;古代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静;奥斯丁小说的政治和道德倾向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汤先红;从纷争突起到尘埃未定[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汤星亮;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权力问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超;论王朔小说中的“我”[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武铃;;“捕捉”纳博科夫[J];世界博览;2010年11期
2 钱伟发;;纳博科夫的蝴蝶梦[J];外国文学动态;2000年03期
3 王卫东;论纳博科夫的时间观[J];国外文学;2001年01期
4 张鹤;寻找—幻灭—超越——纳博科夫小说主题探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黄铁池,赵槟;囚禁与抗争——试论纳博科夫的时间观[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储诚意;弗·纳博科夫[J];俄语学习;2003年02期
7 王麟;作家该不该有妻子[J];世界文化;2003年01期
8 亚·杰尼索娃;粟周熊;;纳博科夫的妻子薇拉[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2期
9 肖谊;论纳博科夫的现实与小说的自我意识[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马凌;谈纳博科夫的“蝴蝶美学”[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霍甜甜;;《阿妲或热情:一个家族的编年史》纳博科夫的时间哲学下的叙事特点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松仪;纳博科夫 在真实与虚妄之间[N];光明日报;2014年
2 撰文 张sリ,
本文编号:1017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1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