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1900年前后德语文学中的“羞耻的人”——以施尼茨勒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9 05:45

  本文关键词:1900年前后德语文学中的“羞耻的人”——以施尼茨勒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羞耻 世纪之交 施尼茨勒


【摘要】:自从亚当与夏娃偷食智慧果并睁开洞晓善恶与知识的眼睛之后,羞耻便进入人类世界,成为人特有的情感类型。本文采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锁定关键词"羞耻"以探讨1900年前后羞耻与人存在方式之间的关系,梳理其在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具体形态、机制、演变与功能。在此基础上,以阿图尔·施尼茨勒的两部文学文本为例,研究文学在关于羞耻的话语体系中承担何种角色、发出何种声响以及如何预见并演绎羞耻这一人类情感方式。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羞耻 世纪之交 施尼茨勒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1认知范式的转换与羞耻理论的流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欧洲文化遭遇一场难以言喻的动荡和颠簸,传统的自然科学在与以宗教和哲学为首的人文学科的对角中,尽管仍牢牢掌控真理话语权,但却面临新学科和新视角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首先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传统的物理学时空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熊振均;他人,就是地狱——萨特的自由观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阎国忠;;从生态学到哲学与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段进义;;论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宫小兵;;什么是死亡:论海明威的死亡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6 赖晓君;;“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浅论官本位文化与文学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严俊;李江;;绝望的时空旅行——《五号屠场》的存在主义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黄庆强;;从歌舞伎《忠臣藏》解读日本人生死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9 闫艳;;论日本人的“忠孝”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刘丹丹;;当代工笔人物画多元发展的再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甜;;日本等级制度的变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雯霞;;再读《菊与刀》——看其现实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余玉花;;生命价值的哲学辨析[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廖和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浅析——兼论社会主义自由建设[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项炎;;明治宪法宪政模式选择的内在原因分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6 武锐;鹿鸣昱;;莫言小说《蛙》在日本的译介优势[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7 邓志伟;;孟子的同心观[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8 李华罗;;此情可待成追忆——唐宋词中的情感与自由关系的美学发微[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国文化论的我与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5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7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8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杨莲;论塞缪尔·巴特勒《众生之路》的成长主题[D];湘潭大学;2010年

6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7 左传韵;从畏惧的面对到平静的领悟[D];南昌大学;2010年

8 孙玉香;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陶也;赖声川相声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艾艳红;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少明;;关于羞耻的现象学分析[J];哲学研究;2006年12期

2 苏晓丽;;浅谈如何培养人的道德羞耻感[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35期

3 任定保;谈学生羞耻心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0年21期

4 崔爱芝;;论羞耻感的当代道德价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刘倩;;羞耻心:青年健康成长的情感体验[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年04期

6 刘雯雯;;关于内疚与羞耻差异的研究述评[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7 吴爱莲;;日语中表达“羞耻感”的词汇[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7年02期

8 陈云飞;;海南民谚解(之二)[J];椰城;2010年02期

9 高学德;周爱保;;内疚和羞耻的关系——来自反事实思维的验证[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10 王晓华;;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J];粤海风;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帆;张道芬;黄喜珊;;初中生羞耻感与攻击性的关系:羞耻应对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段冬梅;;羞耻感重整理论的犯罪学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钱铭怡;刘嘉;;羞耻感与应付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洪燕;;论羞耻感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对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玲;王含涛;;多元文化背景中学生的内疚、羞耻感及影响因素[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杨玲;王含涛;;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情境量表的编制及适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李虹;羞耻感功能论[N];光明日报;2008年

2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 李义山;文明来源于羞耻感[N];人民法院报;2013年

3 曹林;警惕公权对滥用财政已失去羞耻感[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4 陈季冰;惩戒产生畏惧而非羞耻之心[N];常州日报;2011年

5 深圳大学文学院 王晓华;有些人为什么淡漠了羞耻感[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周邦坤;女孩当街“裸讨”谁蒙羞[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7 侯宁;中国股市何时才能有羞耻感?[N];经理日报;2008年

8 李瑾;“欠债还钱”背后的道德问题[N];工人日报;2009年

9 本报评论员 袁云才;对“学术帝”受挫轻生的反思[N];长沙晚报;2014年

10 李建华;“家丑”不外扬[N];长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英;当代青少年羞耻观的特征及成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晶;羞耻感教育模式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祺;羞耻感与羞耻感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健芳;大学生羞耻感与成人依恋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辉;羞耻感的理论问题及其德育价值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帆;内隐、外显羞耻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邱燕;农村中职生羞耻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媛媛;羞耻心培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竭婧;幼儿羞耻感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思严;日汉羞耻感表达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金彩芬;人格变量对大学生内隐羞耻、外显羞耻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59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59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a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