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宠儿》中人物姓名探讨莫里森小说创作动机

发布时间:2017-10-20 05:47

  本文关键词:从《宠儿》中人物姓名探讨莫里森小说创作动机


  更多相关文章: 托尼·莫里森 《宠儿》 人名 族群身份 自我追寻


【摘要】: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是世界少数族裔文学中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由其创作的小说《宠儿》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也不少,从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着手,分析人物名称探析小说创作动机和目的。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宠儿》 人名 族群身份 自我追寻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莫里森及《宠儿》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非裔美国作家中为数不多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宠儿》等都深受世人喜爱,自我追寻是莫里森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这也正是作品《宠儿》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乐;;精英文化在消费语境中的式微与突围[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裴萱;李瑾;;现代性维度下的艺术之思[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3 刘丽英;;解构主义视域下的世界、作品、作者及读者之关系[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0期

4 韩笑;;误读与误读的意义[J];飞天;2009年14期

5 陈亮;;《烿书》与《快嘴李翠莲记》比较[J];飞天;2009年20期

6 邝增乾;李艳娜;杨文;;身份的缺失[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7 彭瑜;;伊格尔顿的文学观述评——读《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8 刘芸;;庄子散文文学性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向英;;《静静的顿河》景物描写的多重功能[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陈慧;;产业化——网络文学的必由之路[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英;沦陷区通俗小说主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李志云;论东西小说中的悲剧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菊;金圣叹评杜诗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晖;论张孝祥的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白帆;民国北派通俗小说现代性转型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姚学刚;人类信息接受行为的动因、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7 黎春晓;独特的桂西北气息[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仁仁;两个反抗者的悲惨命运[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李纳新;21世纪初中国文学理论教材发展的困境及出路[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10 孙景贤;道教神仙称谓之翻译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晓红;;《宠儿》中语言的陌生化[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2 罗桂保;李维兴;;论《宠儿》的不确定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3 李洁平;张福勇;;《宠儿》开放式结尾之艺术魅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彭艳秋;吴庆宏;;试论《宠儿》中历史记忆的意蕴[J];电影文学;2009年11期

5 孙艳芳;;论鬼魂在《宠儿》中的修辞功能[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6 章汝雯;;《宠儿》汉译本中话语的建构与解构[J];外语教学;2011年06期

7 杜志卿;;《宠儿》研究在中国[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罗毅;;“他者”视角下《宠儿》的情感解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王秀杰;;从空间视角解读《宠儿》中黑人群体的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刘红云;;《宠儿》中名字的含义分析(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格;在爱与恨的边缘[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浩宇;《宠儿》中的陌生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张军;对小说《宠儿》的巴赫金式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陈红;论《宠儿》的叙事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迅;《宠儿》的文化诗学解读[D];温州大学;2009年

5 谢梅;《宠儿》:一个带有爵士乐特点的开放文本[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倩;《宠儿》中男性权威的颠覆[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李明娇;创伤与复原:《宠儿》中的母亲杀婴主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程国华;《宠儿》文本内反独白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9 汪晓燕;以巴赫金的叙事理论解析《宠儿》的叙事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司马双龙;论《宠儿》[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5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65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