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陌生人与共同体:美国小镇文学叙事中的矛盾与张力

发布时间:2017-10-20 11:01

  本文关键词:陌生人与共同体:美国小镇文学叙事中的矛盾与张力


  更多相关文章: 陌生人 共同体 美国小镇文学叙事 矛盾与张力


【摘要】:在美国小镇文学中,陌生人因各种目的进入美国小镇这一共同体,并与之产生不同程度的交织或冲突,从而引起不同的价值观变化或利益分配。在共同体较为强大时,往往表现为同化或排斥陌生人;而在共同体较为薄弱时,陌生人则引发其内在的不安。陌生人亦具有潜在削弱之解辖域化的力量,迫使小镇共同体逐步开放并扩大其包容性。通过分析美国小镇文学叙事中所蕴含的陌生人与共同体矛盾共存、颇显张力的辩证逻辑关系,阐明小镇社会在渐进的现代化过程中,狭隘与包容、保守与开放共存的精神和道德风貌。
【作者单位】: 南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南昌工学院民族二分院;
【关键词】陌生人 共同体 美国小镇文学叙事 矛盾与张力
【基金】: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WGW1413)
【分类号】:I712.06
【正文快照】: 齐美尔较早关注到“陌生人”这一概念,“陌生人是指今天来、明天留下来的漫游者,可以说是潜在的流浪人。他虽然没有继续游移,但是没有完全克服来和去的脱离。”1他这样描述陌生人与其所到之地的关系:他并非历来就属于它,他带着一些并非和不可能产生于它的品质到它里面来。2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蓓丽;何雪松;;移民的陌生人意象:三个社会学传统[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刘岑;;将陌生人置于美学空间的方案[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5期

3 侯小纳;;论“陌生人”的宗教之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钦;;多元批评视野下的“玫瑰”——《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在当代中国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唐嘉芳;;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J];长城;2009年08期

3 王爽;;“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短篇小说人物分析[J];长城;2011年10期

4 李爽;;从认知语用推理维度审视言语交际中的语境思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 唐雪峰;;论福克纳短篇小说《夕阳》的不确定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6 李婷;;福克纳人性异化小说的原型模式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彭俊广;;艾米丽:一朵在沉默压抑中飘逝的玫瑰——权力话语理论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题解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高速平;王成云;;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存在主义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8期

9 魏然;;凋残的玫瑰,没落的家园——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福克纳眼中的清教南方[J];电影评介;2011年03期

10 余美根;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乡土人情[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杨霞;《尘埃落定》的空间化书写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曾军山;斯诺普斯三部曲的互文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加莉;文化适应研究的价值及问题:一种批评的视角[D];武汉大学;2013年

5 云天英;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潘沛沛;现代基督的希望和拯救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程艳芬;重庆版《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抗战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谭咪咪;超越生存处境的自由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睢晶晶;论福克纳和韩少功的坚守与反思[D];中南大学;2011年

6 高飞;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D];安徽大学;2011年

7 宋丽丽;绝望中的希望[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陈萍;走近福克纳[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池大红;自我的神话[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纲;福克纳和他的混血儿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仲蔚;试论社神的起源、功用及其演变[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2 赵彦芳;美学的扩张:伦理生活的审美化[J];文学评论;2003年05期

3 郑雅坤;谈我国古代的符节(牌)制度及其演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君;中西文学叙事概念比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徐肖楠,施军;市场化年代的文学何以超越现实[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徐肖楠,施军;叙事秘密与传媒霓裳[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谢有顺;;文学叙事中的身体伦理[J];小说评论;2006年02期

5 李文平;郝明工;;论大后方文学叙事的两面性[J];文学评论;2006年05期

6 李益荪;;中国化的文学叙事理论——对郭沫若历史剧理论的新理解[J];郭沫若学刊;2007年01期

7 陈国恩;;迁徙的经验与现代化的梦想——从知青下乡到民工进城的文学叙事[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8 任洪玲;;文学建构的空间世界[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刘文辉;;20世纪90年代传媒建构下的消费文学[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10 王衡;;消费语境下的文学发展困境[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荣;刘焰;;略论灾难文学的叙事策略及其意义[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崇选;;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叙事的两种缺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3 孙桂荣;;从“70后”到“80后”:“断裂”的青春表演?[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4 贺绍俊;雷达;;2008中国文坛回望[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5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李杰俊;冯雷;;创伤记忆的文学诊断 苦难经验的精神资源——“创伤记忆与文化表征:文学如何书写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3.3)[C];2013年

7 杨中举;;灵韵自由的丧失和文学的蜕变——再论技术对文学的影响[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8 丁润生;;叩问人性的贵子街——为《风流贵子街》而序[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许明;;作为科学的文艺学是否可能[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谢有顺;;接通更广大的精神视野——几部长篇小说的阅读笔记[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香;颠覆传统文学观 中国大自然文学勃兴[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李建军;理想主义与力量的文学[N];文艺报;2010年

3 李建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想主义造就有力量的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赖大仁;“好文学”的两大品质[N];光明日报;2011年

5 马季;网络文学如何“升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6 李俊香;中西文学叙事精神的异同[N];文艺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树红霞;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N];福建日报;2014年

8 张学昕;文学:战火中诞生的凤凰[N];人民日报;2005年

9 梁鸿鹰;我们应对文学的明天持乐观态度[N];文艺报;2006年

10 刘構;“文学湘军”生生不已[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余婉卉;“学为世界人”的迷思——晚清民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D];武汉大学;2010年

2 金钢;俄罗斯文化与现代东北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3 宋红岭;能指的漂移—近三十年文学中的“身体”书写[D];上海大学;2008年

4 项静;遭遇“西方”-1980年代文学中“现代”故事的几种叙述方式[D];上海大学;2009年

5 李永平;包公文学及其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日丹;文学叙事与人类心灵的建构[D];河北大学;2008年

2 赛瑞琪;文学叙事在民间信仰语境中的生成、变异与展演形态[D];复旦大学;2008年

3 高婷;网络时代的文学[D];兰州大学;2007年

4 汪智超;文学叙事中身体的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晔;文学的变局[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笑冰;后现代消费文化中的文学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徐凤;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文学叙事[D];兰州大学;2007年

8 谷莹;建构“主动进取的自我”[D];河北大学;2009年

9 于莲;现代文学叙事中的知识分子自我型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魏春香;探索中的“大自然文学”[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66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66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4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