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诗话中的陶渊明论
本文关键词:日本诗话中的陶渊明论
【摘要】:陶渊明在日本汉诗的创作中影响甚大,也是日本汉诗论中的重要关注对象,这充分体现于日本诗话之中。日本诗话对陶渊明的评论涉及诗歌创作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两个层面,对其"平淡"诗风及其诗史地位有了清晰的确认,对其在日本汉诗创作中的影响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日本诗论界对陶渊明的批评以虎关师炼的《济北诗话》之"傲吏说"为代表,对其诗艺也不无訾议。既承继中国诗论中之陶渊明论,又兼有异见,体现了他们在诗歌批评方面极强的自主意识及接受异质文化时一贯的自主性。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 陶渊明 日本诗话 诗歌批评 接受
【基金】: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项目(学振交第1-154号)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据已经出版的日本诗话丛书包括日本池田四郎编1919年东京文会堂书店刊行的《日本诗话丛书》、韩国赵钟业编太学社1992年出版的《日本诗话丛编》、蔡镇楚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域外诗话珍本丛书》、马歌东编选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日本诗话二十种》计,日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艳;杜吉刚;;论优化文学课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刘欢萍;;韩国诗话对中国先唐诗文的接受与批评[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3 王国彪;;朝鲜学者洪万宗诗论的民族性[J];沧桑;2009年02期
4 靳明全;;日本近世文论历史扫描[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熊飞宇;张凯;;中印“味论”之契合[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杜吉刚;钟晓燕;;新时期以来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7 姚继中;;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之现状与未来[J];东北亚论坛;2006年03期
8 张思齐;;在比较中看日本诗歌的六个特征[J];东方丛刊;2008年02期
9 时胜勋;;地缘文明视角与当代东亚文论[J];东方丛刊;2008年04期
10 侯传文;;泰戈尔戏剧思想初探[J];东方论坛;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名方;;心理认同是检验修辞效果的惟一标准[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邱紫华;;古代中国审美文化对日本审美思想的影响[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4 唐迎欣;;玄之舞——东方舞蹈与宗教的联结[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5 侯灵战;;味是一种情感——读婆罗多牟尼的《舞论》[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5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6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7 刘朝谦;中国古代的技术与诗[D];四川大学;2005年
8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尹锡南;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陈蜀玉;《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燕;对元杂剧和日本谣曲的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程玉环;从《春雨物语》看上田秋成的佛教观、町人伦理观及国学思想[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蒙;《古文观止》选编特色及其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4 郝玉芳;泰戈尔自然诗、自然观、自然美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朱鉴成;简论罗兰·巴尔特的“文之悦”[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丹;在接受的过程中演绎[D];湖南大学;2008年
7 刘晓东;朝鲜诗家论李商隐诗[D];延边大学;2008年
8 周静;泰戈尔与现代性[D];青岛大学;2008年
9 丁文;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二重变奏[D];青岛大学;2009年
10 刘岩;中国“文气理论”对朝鲜“文气说”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路艳霞;;陶渊明诗歌中的菊花在斯坦贝克《菊花》中的蜕变[J];芒种;2013年07期
2 李寅生;独到的农村生活画面展现——陶渊明与小林一茶的田园农事诗比较[J];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S1期
3 崔雄权;;接受的先声:陶渊明形象在韩国的登陆[J];东疆学刊;2007年02期
4 苏卓兴;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他们诗歌的人民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5 徐志啸;;从退溪诗看李退溪与陶渊明[J];韩国研究论丛;1999年00期
6 明晓东;;自然诗歌的生态思考:沉默的人与有声的自然——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歌的比较[J];山花;2010年24期
7 李莉斌;;自然诗歌中生态思想的现代思考——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自然诗比较谈[J];作家;2014年06期
8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红梅;韩国古典诗歌中的陶渊明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群;退溪李n啥蕴赵魑难У慕邮躘D];延边大学;2011年
2 向世俊子;陶渊明在朝鲜的接受与传播[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李茜;陶渊明诗歌对朝鲜朝诗人李贤辅诗歌创作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3年
4 邱丹丹;海德格尔与陶渊明:死亡与栖居之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95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95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