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的两种类型——以牛虻和保尔为例
本文关键词:勇气的两种类型——以牛虻和保尔为例
【摘要】:"存在"是使"存在者"存在起来的根本力量。但存在者的这种存在却殊非易事,它要受到各种"非存在"的威胁。所谓勇气,就是不顾包括死亡、罪过、无意义等等在内的"非存在"的威胁而敢于自我肯定的力量。有无勇气,全看有无这种"不顾"而敢于自我肯定的气魄;而勇气的大小,则取决于威胁的性质、程度以及自我的承载能力。"自我"离不开"世界"。自我对自己的肯定必然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参与来实现。这就有了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为自我的自我即自我本身进行肯定;一是对作为参与者的自我进行肯定。前者就是"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后者即为"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牛虻所代表的可归入前一类型,特别是其中的"现代个人主义"亚型;保尔代表的则可归入后一类型,特别是其中的"新集体主义"亚型。一个人可以面对各种艰难困苦,但不一定能无惧死亡;一个人可以承认自己的道德过失,但不一定能承受他人的谴责尤其是良心的自责;一个人可以勇敢地赴死,也可以把谴责担当起来,但不一定能承受促使他这样做的那个信念的消解。能够把因感到终极意义的虚妄而产生的绝望也承担起来,这才是勇气的最高类型。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勇气 牛虻 保尔 新集体主义 现代个人主义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在我年轻时读过的书中,有两本特别重要,这就是伏契尼的《牛虻》1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说它们“特别重要”,是因为在我看来,它们主要是关于“勇气”的两本书。书中主人公——牛虻和保尔——身上所表现出的坚毅,特别是他们面对挫折和苦难时的非凡勇气,可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平;;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十七年”英美文学翻译为研究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2 程雨丝;齐超;;讽刺的矛头——评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魏长领;简论信仰的张力[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4 裴振威;;蒂里希“终极关切”思想的内在逻辑[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刘莘;;《苍蝇》与萨特中期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丁力;现代知识者形象的心理焦虑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姜红;;荀子与亚里士多德“勇敢”观之比较[J];古代文明;2008年03期
8 梁振南;;休闲的生命美学视界[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金丽;爱与死——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研究之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曾裕华;论萨特存在哲学的无神论立场[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淑芳;肉身与符号[D];浙江大学;2011年
3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4 龙慧萍;当代文学中的反乌托邦寓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魏韶华;“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D];复旦大学;2003年
8 姚振强;柏拉图—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理性与生存[D];浙江大学;2004年
9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呼晓琼;困境与出路:鲍曼后现代伦理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3 黄杰;我国方言类电视节目传播生命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艳艳;小学利用家庭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邵平;论徐,
本文编号:1095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9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