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形而上学语法”:神学诠释学的可能借鉴
本文关键词:化解“形而上学语法”:神学诠释学的可能借鉴
【摘要】:基督教不仅是一种信仰传统,更是一套文化叙事和意义结构,因此诠释学始终与神学存在着不解之缘。当代西方思想对于神学命题的解析,则呈现为一套典型的"关系结构",使"真理、主体、事件"跳出单向逻辑,在相互之间的关系中重新定位。其中对"形而上学语法"的质疑和化解,恰恰可以为比较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一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说:“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1:432][2:606],这几乎成了当今世界的谶语。如果按照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将“因信称义”译作“惟独因信称义”的逻辑[3:304-309],那么伽达默尔的题中之义似乎还应该是“唯一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何仁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与尼采的“透视论”——兼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哲学的主题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樊梦姣;从阐释学视域融合视角看《狼图腾》英译本中省译策略[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王迪;基于阐释学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治国;;2006:诠释学与中国[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陈治国;;2007:诠释学与中国[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治国;;2008:诠释学与中国[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景海峰;中国哲学的诠释学境遇及其维度[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5 G.舒尔茨 ,林维杰;诠释学中的历史主义之争[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丁怀超;2002年诠释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白芸,李明富;诠释学与质的研究方法[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彭启福;真理观建构的两种不同路向——诠释学真理与科学真理关系新议[J];学术界;2004年03期
10 成中英;本体诠释学三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德荣;;诠释学:理解与误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彭启福;;理解、解释的限制与批评的自由——对赫施新方法论诠释学的一种解读与批评[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及其应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4 王俊;;超越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哲学尝试——利科对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批判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伟;;艺术美“可生长性”的形上追思——为诠释学“相对主义”困境进言[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6 邓绍光;;范浩沙以言说行动理论为中心的神学诠释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7 李金辉;;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及其争论述评[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8 李河;;Repetition(重复):激进诠释学的一个基本语词[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潘德荣;;易与不易——对“易”道的诠释学解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汉鼎;立足当代的诠释学文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潘德荣;诠释学的“濒死”与新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精神诠释学的“教化”目的:回归古典的精神整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姚满林;重新发掘弗洛伊德的诠释学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中国诠释学是一座桥[N];光明日报;2002年
6 景海峰;中国诠释学的几种思路[N];光明日报;2002年
7 吉富;诠释学与人类学[N];人民日报;2000年
8 记者 孙龙;“儒学经籍与诠释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诠释学是一种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北京社会科学院 洪汉鼎;“诠释学是一种幻想力或想象力”[N];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亓光;政治诠释学视域中的公正[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守永;保卫作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范登伟;存在与理解[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相漫;诠释学语境中的马克思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鲁强;试论法律诠释学中的“先见”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张尔曼;艺术真理与诠释学方法[D];吉林大学;2009年
4 任中杰;诠释学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曹燕;诠释学的社会科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6 陈锦宣;生存论诠释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艺哲;基于诠释学的产品意义增殖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杜丽娟;以诠释学视角解读《牡丹亭》不同英译本[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子廓;埃米里奥·贝蒂方法论诠释学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罗兵;从“本体诠释学”到C理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58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5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