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庞德史诗对中国儒家经典文化之解读

发布时间:2017-11-09 10:00

  本文关键词:庞德史诗对中国儒家经典文化之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庞德 儒家文化 史诗 诗化解读


【摘要】:中国儒家经典文化典籍对世界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埃兹拉·庞德倾其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儒家经典文化。庞德《诗章》内容庞杂、内涵丰富,体现了庞德作品与中国儒家文化的深厚渊源,庞德的《诗章》等史诗架构与儒家的社会秩序性相通,庞德的功能论与儒家的正名论密切联系,其在儒家因材施教基础上推陈出新,庞德的道德仁爱与儒家的格物致知高度契合,庞德对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体系的解读体现在意象、联想、情感、审美四个诗化角度。
【作者单位】: 山东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2
【正文快照】: 一、引言现代学者在研究二十世纪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汇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比较注重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主流文化的深远影响。因为二十世纪的文化是正处于转型期中的文化,由之前松散、独立的文化转向集中、交流的文化。在这个文化交汇的过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晶;陈懿;;庞德与艾略特的诗歌创作[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刘云;刘倩;;诗人庞德与中国文化[J];时代教育;2006年12期

3 杨丽珍;;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1期

4 赵美夫;;浅谈朱熹“格物致知”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9期

5 葛纪红;;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马雪影;秦尚伟;;《论语》中孔子“归隐”思想的矛盾[J];理论月刊;2008年12期

7 王珂;;意象派运动采用文体改良方针的原因及结果[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8 喻大翔;必也正名乎[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韩静;;跨越国度的永恒魅力——庞德创作之灵性与中国古典文化[J];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杨平;;创造性翻译与文化挪用——庞德的儒经译介评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佳;韦鸿发;;儒家思想对庞德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韩伟杰;邓良春;;从“无我”之道看《红色手推车》——兼评该诗的五译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王贵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周建新;;庞德翻译观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刘人锋;;超越差异:张隆溪与赵毅衡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6 李正栓;孙蔚;;庞德对中国诗歌与思想的借鉴[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7 贺鸿莉;;庞德古诗翻译中的意象传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8 杨志忠;;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的拙化现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陈明明;;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茨拉·庞德意象诗歌的创作技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陈新良;;审美特质和文学翻译的创造性[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2 陆红颖;曾是惊鸿照影来[D];浙江大学;2006年

3 颜同林;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芝国;抗战时期北京诗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苏珍;跨语际实践中的新诗“戏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刘洁;多元碎片的镜面还原[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8 韩巍;平行原则下的唐诗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何欣;逃逸与追寻—罗伯特·潘·沃伦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从叙事学角度看记录片字幕的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白桦;哲学阐释学视角下《诗经》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周婷;闻一多现代诗学中的“变”、“常”融合[D];西南大学;2011年

4 闫培瑜;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策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邹少芹;论庞德对《论语》的创造性翻译[D];广东商学院;2011年

6 袁微;象似性视角下意象主义诗歌的文体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李春珍;阐释学观照下的庞德译作《神州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玉红;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中自然观的儒家渊源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赵洁;庞德中国情结的生态解读[D];贵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俐;;儒家仕隐观及其在中国隐士文化中的核心地位[J];船山学刊;2006年04期

2 唐晓晖;;朱熹格物致知学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6期

3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美国诗人庞德与中国之关系的重新思考[J];外国文学;2001年06期

4 赵彩花;试论孔子“儒家之隐”的文化义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郭墨兰;孔子“欲居九夷”探析[J];孔子研究;2004年03期

6 王军;艾兹拉·庞德与中国诗[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7 白艳玲;理想的维护与失落——析儒家的隐处思想[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郑卓睿;汉语语音系统的诗化因素[J];学术研究;2000年11期

9 赵毅衡;;儒者庞德——后期《诗章》中的中国[J];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01期

10 蒙培元;从仁的四个层面看普遍伦理的可能性[J];中国哲学史;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启贤;中国儒家对孤儿和流浪儿的关怀伦理[J];唐都学刊;2004年01期

2 邓群英;;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之比较[J];湖南农机;2011年05期

3 姜国柱;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观[J];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04期

4 黄伟中;探考儒家历史的本真——评《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J];孔子研究;1997年04期

5 孟祥才;鸿篇巨制 新意迭出——《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述评[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6 ;专题:中国儒家问题[J];开放时代;1999年06期

7 方光华;中国儒家的道德之学[J];华夏文化;1994年Z1期

8 杨仁忠;;论过程思维与中国儒家德育方法的内在契合及其启发意义[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贾伟;中国儒家人权思想的底蕴[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杨德华;元代来华印度和尚与印土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翁正石;;从语言的使用看中国儒家的工夫论[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2 刘惠恕;;论中国儒家道德思想与德治[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傅炯生;;浅识中庸话和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雅红;音乐提高创新能力初探[N];中国特产报;2002年

2 周民东(作者单位:会泽县委组织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先进性内容[N];云南日报;2005年

3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翼星;迫切的问题是要读名著、原著[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独立演讲人:李泽厚;儒学四期与转换性创造[N];经济观察报;2005年



本文编号:1161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61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0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