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光利一的两情题材小说
本文关键词:横光利一的两情题材小说
更多相关文章: 新感觉派 横光利一 都市文学 现代文学 中国认识
【摘要】:1926至1927年间,由横光利一所创作的《春天乘着马车来》、《飞蛾无所不在》、《花园的思想》构成了"病妻三部曲"。这一小说系列是横光为数不多的两情题材小说。内中不仅使用了"新感觉派"一贯的创作手法,而且细致刻画了主人公的情感与心理,截然不同于以往的"病妻小说"的僵化模式,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了"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52035)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CWW009) 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大连海事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基金(3132015102)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以横光利一为核心的作家团体创建了杂志《文艺时代》,这标志着日本新感觉派的诞生[1]。此后在为期3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一流派成为对当时文坛影响最大的存在。可以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最令众多读者喜爱的小说家便是横光利一。由于创新意识过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天慧;;横光利一都市小说中的意识流结构与时空追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汪德宁;;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由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伏爱华;自由享受与自由选择——试析庄子自由与萨特自由的异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伍晓莉;;向死而生——浅论《野草》的死亡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6 冯立娜;;孤独·虚无·存在——解读丁玲早期作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孙艳侠;;试论存在的“恶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欧阳长铖;;无止尽的寻求到无法避免的生存“焦虑”——解读卡夫卡作品里的生存情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许宏香;;仿像的逻辑——波德里亚仿像论的技术与修辞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罗玉红;;存在式的哲学观与艺术观——芥川小说简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夏莹;;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批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观念批判辩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姚凯;;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启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晓;;论法哲学视野中的证明对象[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陶林;张益宁;;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及其宗教解决[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大康;;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文化生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章雪富;;论奥古斯丁的“为恶而恶”的观念[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八辑)[C];2014年
9 李源;;博物馆文化痕迹记忆与城市公共文化浅谈[A];城市记忆的变奏——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论文集(2013-2014)[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4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晓;舒克申小说创作与其电影创作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余亚鹏;论白先勇的同性恋书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蒲琳;托马斯·沃尔夫长篇小说主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何元娇;萨特文学中的人学意蕴[D];江南大学;2010年
8 宣颖;论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之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何东明;文本视域之当代西方建筑差异性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刁红梅;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逃遁者”形象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德志;;隐喻与悖论:空间、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慧;;横光利一小说《上海》研究简析[J];才智;2013年24期
2 刘振生;;横光利一《上海》与“大亚洲主义”视野下的风景[J];作家;2011年12期
3 李玉麟;关于横光利一的《,
本文编号:1170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7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