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贵族的都城意识与国家观——藤原宇合汉诗出典研究
本文关键词:奈良贵族的都城意识与国家观——藤原宇合汉诗出典研究
【摘要】:以迁都平城京为开端,日本正式进入奈良时代。奈良贵族以汉诗为外交手段,通过赞美王都平城京来歌颂天皇权威,继而宣扬日本作为律令制国家的"东夷小帝国"地位。藤原宇合作为奈良朝的高级军官和贵族文人,以拜副遣唐使入唐为契机,开始其官吏生涯及汉诗创作,以《怀风藻》所收藤原宇合汉诗为例,考察宇合诗歌中与"都城"相关的词汇出典问题,不仅可以探讨8世纪东亚外交关系中奈良贵族都城意识的产生,也可借此考察古代日本的对唐观与自同意识。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基金】: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青年项目(15CWW00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2015M570317)
【分类号】:I313.072
【正文快照】: 奈良时代,随着遣唐使派遣规模的壮大及汉文化的深度受容,日本确立了以天皇制为中心的律令国家体制,并模仿长安城在奈良盆地营造平城京。从平城京遗址考古发掘来看,平城京内的中枢设施可分为东区和中央区。东区作为日常政务场所,其配置基本继承了藤原宫殿舍的传统,遗迹以掘立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晖;《文选》京都赋置首的文化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邓稳;;由京都赋看王城居中的观念[J];中国韵文学刊;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论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的思想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李飞;;六朝目录学新变对文体辨析的消极影响——以“文笔说”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孙丹萍;《文选》“情”类赋探微[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力之;;《文选》与《文章流别集》比较——《〈文选〉成书考说》之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5 张铁慧;王大恒;;《文选》嵇康赠答诗略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陈艺岚;《文选》选文标准略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何水英;;论吴均艳诗属于“吴均体”范畴[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钟其鹏;;《文选》编辑宗旨拟测——《文选》研究之一[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丁莉娅;;从《文选》“书”类看萧统与刘勰之文学观异同[J];当代经理人;2006年03期
10 韩晖;;《文选》郊祀赋略论[J];东方丛刊;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紫华;;古代中国审美文化对日本审美思想的影响[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婧;黄侃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杨祥民;扇子的故事:传统造物的礼仪性与审美性蠡测[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鹏廷;建安七子述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翟意安;论中华文明圈的内发性发展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彭砺志;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谷;道家思想对日本近世文化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6年
9 赵俊玲;《昭明文选》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金传道;北宋书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萍;日本古典园林的石景及其美学意义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
2 张在存;三国军旅诗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燕燕;五臣注《文选》注释特点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4 孙栋;三国两晋书信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攸兴超;《文馆词林》编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钟其鹏;《文选·赋》“物色”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雨平;《万叶集》与中国古代诗文[D];苏州大学;2002年
8 秦跃宇;刘孝绰与齐梁文学[D];扬州大学;2002年
9 韩雪松;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理论述论[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10 刘海霞;京都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结;论汉代京都赋与亚欧文化交流[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王柳芳;;从皇居到民居——论唐前京都赋的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陈久恒;;隋唐东都城址的勘查和发掘[J];考古;1961年03期
4 陈久恒;;“隋唐东都城址的勘查和发掘”续记[J];考古;1978年06期
5 杭德州;雒忠如;田醒农;;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探测[J];考古学报;1958年03期
6 许结;从京都赋到田园诗——对诗赋文学创作传统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辛德勇;;《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陈复兴;;《文选》京都赋与汉代的空间意识[J];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03期
9 冯莉;东汉京都大赋论略[J];唐都学刊;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松;潘登;;从主题与主题倾向视角看古汉诗“啼”之英译[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2 张磊磊;;汉诗中模糊语言的翻译[J];学理论;2011年35期
3 陈祥梁;英汉诗的形体美[J];福建外语;1996年03期
4 张智中;;汉诗的反复之美及其英译[J];外文研究;2013年03期
5 汤养宗;;在汉诗中国[J];人民文学;2006年10期
6 ;中华汉诗汇总大全(约稿函)[J];中华诗词;2009年08期
7 ;中华汉诗汇总大全(约稿函)[J];中华诗词;2009年09期
8 赵东;;海外汉诗——台湾“葡萄园”诗社专辑[J];诗歌月刊;2012年11期
9 ;汉诗二首英译[J];大学英语;1998年07期
10 田原;;日本汉诗和《汉诗人》诗刊[J];诗刊;199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严明;;从经典选本看东亚各国汉诗的特色[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2 张保红;;比较与翻译——以罗伯特·彭斯诗“一朵红红的玫瑰”与三首汉诗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士觉;;越南古汉诗选辑[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4 ;周笃文发言[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朱易安;;论日本汉学家赖山阳的《日本乐府》——兼论比较汉诗学中的乐府传统[A];东方丛刊(1997年第4辑 总第二十二辑)[C];1997年
6 张文;;试论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黄蕾;“五条腿走路”安联高管详解在华投资架构[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刘波;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当代汉诗的内核[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王晓平;20世纪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宗失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陈先发;本土文化基因与当代汉诗[N];深圳特区报;2012年
5 沙野;城市生活对汉诗内容的影响[N];文艺报;2005年
6 马忠;汉诗写作必须遵循美的规律[N];文艺报;2007年
7 石虎;论字思维[N];美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欣;朝鲜朝妓女诗人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雪花;朝鲜朝闺阁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4 王国彪;车天辂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芳亮;日本江户汉诗对明代诗歌的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权美花;高峰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小燕;观海林桧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2 宋丽娜;菅茶山汉诗中的中国文化影响和日本风土特性[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乃冉;金克己汉诗的主题意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吴丽玉;林植汉诗主题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5 黄s,
本文编号:1174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7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