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一剧之本”的生成过程与“表演中心”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17-11-12 05:09

  本文关键词:“一剧之本”的生成过程与“表演中心”的历史演进


  更多相关文章: 金元杂剧 戏剧观 戏剧史 宋元南戏 戏剧艺术 戏曲创作 陈多 元刊本 戏剧理论家 黄佐临


【摘要】:"一剧之本"最先由黄佐临从戏剧观的角度使用,后来成为强调戏剧诸因素中剧本重要性的"戏谚"。中外戏剧史上都存在一个从"一剧之本"向"表演中心"的演进过程。就中国而言,金元杂剧是"一剧之本"的时期,演员依附于剧本;明末清初,演出技巧的高度发展使"一剧之本"向"表演中心"逆转;随着"花部"的兴起,戏曲"以表演为中心"的命题得以确立。中外戏剧史上的这种演进并非直线进行,宋元南戏就较多地注重表演,而经典剧本迄今依然常常支配着演出。在戏剧艺术中,作家作品与表、导演何者更优秀、更强势,何者就可以在演出中起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分类号】:I106.3;J812
【正文快照】: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如今已经是中国大陆戏剧界无人不知的“谚语”或者“格言”了。20世纪90年代编辑出版的《中国戏曲志·江苏卷》的“谚语、口诀、行话”部分、《中国戏曲志·河北卷》的“谚语、口诀、戏联”部分,都收录了这句“谚语”1。不过,与“宁穿破、不穿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康保成;戏曲术语“科”、“介”与北剧、南戏之仪式渊源[J];文学遗产;2001年02期

2 朱文相;试谈戏曲剧本和表演的关系[J];文艺研究;1979年04期

3 杜书瀛;李渔论戏剧导演[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4 刘厚生 ,T3启文;创造当代的英雄形象 歌颂革命的时代精神——谈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改编[J];戏剧报;1964年07期

5 陈多;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J];戏剧艺术;2000年01期

6 徐兰沅;前辈艺人努力革新的启示[J];戏剧报;196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留军;;戏剧译者的导演意识——关联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曾宪章;;农民戏剧的还原与开放延伸——略论熊佛西戏剧大众化实验对戏剧舞台和表演技艺的革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武明光;胡静芳;;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戏剧翻译——以《推销员之死》两译本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彭羽佳;蔡玉辉;;从视听性角度论戏剧对白翻译——以《茶馆》中的对白翻译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王梦颖;林玉鹏;;狂欢视角下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赵绍杰;;谈淮海戏《明月芦花》景物造型的艺术手法[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卢彤;;浅论《琵琶记》的现代戏曲改编[J];黄河之声;2011年07期

8 邓笛;;戏剧翻译中的编译现象及其原因[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黄爱华;徐大军;陈漪;;中小学戏剧教育的三种实践模式[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张美霞;孟庆升;;英语戏剧翻译之目的论视角——以《推销员之死》两个中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亚丽;;戏剧翻译标准问题初探[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新宇;;消费文化视域下的话剧市场热点剖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阎鼓润;;渥雷·索因卡与陶菲格·哈基姆剧作的戏剧冲突之比较——以《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与《彷徨的国王》为例[A];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2)[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1174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74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3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