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不可靠叙述研究
本文关键词: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不可靠叙述研究
【摘要】: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俄裔美籍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以自己多方面的尝试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上世纪60年代发表的《微暗的火》,标志着他的创作走向成熟。本文以叙述学中不可靠叙述理论为理论依据,重点分析小说中隐含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体现了叙述者的不可靠,从而揭示出小说的真正内涵。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对不可靠叙述理论的介绍。美国文学理论家布斯最早为“不可靠叙述”做了经典性的界定,本文首先对其定义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隐含作者”与“叙述者”进行解读,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对不可靠叙述理论的两大学派进行梳理,正确地把握不可靠叙述。最后对《微暗的火》的不可靠叙述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二、三、四章依据不可靠叙述理论中修辞学派的代表詹姆斯?费伦对不可靠叙述的分类标准进行文本分析。第二章分析叙述者在知识/感知轴线上的不可靠的解读,具体体现为金波特对谢德诗歌的不可靠的解读(从小说的前言、诗歌及评注、索引三个部分分析叙述者如何的不可靠)。第三章主要是叙述者在事实/事件轴线的不可靠报道,具体体现在叙述者金波特在不可靠的解读中为自己杜撰的“国王”身份与现实人生的反差上。第四章主要是叙述者在价值/判断轴线上的不可靠判断,具体体现为叙述者金波特对自身价值的不可靠判断(叙述者在寻求自我身份认同上与隐含作者达到了一致,而在寻找解决困境的办法上以幻想的方式与隐含作者产生了不一致)。这三章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叙述者金波特的不可靠解读是基于他对现实中自身处境的不可靠报道,而不可靠的解读和不可靠的报道又根源于他对自身价值的不可靠判断。第五章主要从审美效果和深层内涵两个层面论述不可靠叙述。反讽并非仅仅指技术层面上的修辞技巧,更是高层次上的审美效果,是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深刻理解,对文学的深刻认识。不可靠叙述正是在对叙述策略的运用上产生了这样的反讽效果,而它的深层内涵是暴露虚构痕迹的元小说。总之,本文试图在不可靠叙述理论与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之间建立一种循环关系:一方面,通过不可靠叙述理论来审视《微暗的火》,发掘其深层内涵和艺术魅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微暗的火》的分析,增进对不可靠叙述理论的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丹;;何为“隐含作者”?[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曾济民;;碎片里的记忆——《微暗的火》的碎片化叙事策略及其文学价值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陈冬秀;;镜像中的叙述者及其意识形态——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叙述者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文导微;;魔法背后的意义——以《天赋》为例谈纳博科夫细节的意义[J];俄罗斯文艺;2012年02期
5 张晓东;在纳博科夫家中的座谈[J];俄罗斯文艺;1998年02期
6 陆道夫;纳博科夫长篇小说述评[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钱青;多种多样的当代美国实验小说[J];外国文学;2002年06期
8 赵君;;纳博科夫对“文学枯竭论”的超越性思考[J];外国文学;2006年06期
9 尚必武;;西方文论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J];外国文学;2011年06期
10 辛雅敏;;流亡与自由审美──纳博科夫与亨伯特·亨伯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邹波;《微暗的火》中的写作者[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李冬梅;论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写作者”及其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温方方;《微暗的火》中的叙述者[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沈烨;论纳博科夫的“残酷”书写[D];浙江大学;2013年
5 刘永敏;元小说《微暗的火》的写作策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81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8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