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梦想中的悲剧——《包法利夫人》《还乡》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虚幻梦想中的悲剧——《包法利夫人》《还乡》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之比较
【摘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哈代的《还乡》都属于环境和性格小说的范畴,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因不满现实环境而进行激烈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爱情婚姻冲突模式、悲剧类型以及悲剧成因三方面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希望让读者对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6.4-03
【正文快照】: 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玛是富裕佃农的女儿,在修道院的寄宿学校中接受贵族式教育。“受到当时反动的浪漫主义思潮的毒害,使她雅弱的心灵一直沉浸在夏布利多昂忧郁的苦海和拉马丁感伤的浊流之中,醉心于贵妇人和骑士的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亚明;偏激性格与古老荒原的悖离——解析哈代《还乡》的悲剧成因[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杨文;两个叛逆的精灵——论《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与《还乡》中的尤苔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张兴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命运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杨勤恩;刘定国;;哈代作品和中西建筑中的宗教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李德娴;;Sue的生存选择:现实压迫下的传统回归——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5 滕爱云;;威塞克斯语境下的哈代小说社会伦理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滕爱云;;哈代小说艺术的狂欢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赵宇;;论自然环境描写在《还乡》中的角色地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金杰;伟大的哈代:女性本真生命奥秘的探寻者——哈代主要长篇小说女性形象的人性魅力探源[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李盈慧;;原始生活与神秘力量——论《还乡》中的乡俗与典故[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苏海霞;;《远离尘嚣》中的生态思想解读[J];长城;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荃;电视艺术影像思维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陆颖;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文学重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珍;民俗学视域下的哈代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昊;哈代的悲天与悯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晓燕;用生态伦理理论分析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欣;论《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二元对立[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琳琳;哈代小说创作思想的矛盾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龚陈婷;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进武;宗璞与外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薛青;苔丝悲剧成因的法律批判[D];浙江大学;2011年
8 程永艳;论哈代对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9 齐芳;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人性观[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玉梅;张谷若译哈代作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冬琳;;空间焦虑下的艰难逃离——析《还乡》中游苔莎的反叛命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李迎亚;;性别批评视阈下的《还乡》[J];文学教育(下);2013年07期
3 曹炜;《还乡》人物谈[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4 黄启贵;;试论《还乡》的悲剧特点[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5 卫连才;《还乡》思想倾向浅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6 蔡耀坤;淡朴自然 圆活晓畅——读张谷若先生译《还乡》[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7 吴为娜;;论《还乡》中民俗因素的地位和作用[J];作家;2009年08期
8 张文奕;浅谈《还乡》中的黑色与死亡意境[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刘雪琪;;男性霸权话语下勇敢而无助的女性——《还乡》中的游苔莎形象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10 蓝云春;;《还乡》女主角游苔莎形象解读[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凡;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D];辽宁大学;2011年
2 刘星娟;《还乡》中尤苔莎悲剧命运的生态批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恩宁;论《还乡》中主要人物克林和游苔莎的存在主义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莉;哈代《还乡》中乡村的自我维持[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郭亚玲;《还乡》所用典故的艺术效果[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怡;哈代《还乡》和《德伯家的苔丝》景物描写中的反讽[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7 章湘瑶;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还乡》[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8 余青;顺应论视角下《还乡》两中译本中人物对话翻译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9 汪嵘;自然之悲剧——论《还乡》中的自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卓芹;托马斯·哈代《还乡》女主角游苔莎悲剧命运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93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9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