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德里克儿童文学中的印第安性书写
本文关键词:厄德里克儿童文学中的印第安性书写
【摘要】:文章从印第安人的动物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印第安人的家园意识三个层面入手,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厄德里克的儿童文学四部曲。该四部曲充盈着印第安的民族灵魂和血脉,是对印第安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民族性格的精妙注解。厄德里克以其赤子之心将碎片化的印第安人和印第安文化刻画并展现出来,续写着印第安人的历史与记忆。在全球化如火如荼、民族文化日益难以为继的当下,厄德里克对印第安民族性的书写无疑使得由世界不同民族构成的总体文化更加灿烂多彩,凸显出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作者单位】: 首都体育学院外语教研室;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712.078
【正文快照】: 在历经两次文艺复兴后,印第安文学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而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作为第二次高潮中的代表性人物在印第安文学中的地位自然不容忽视。厄德里克的作品得到了学界的深入研究,但是对其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关注不够。本文将厄德里克四部以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剑鸣;文化接触与美国印第安人社会文化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波宇;;“父亲”的“教育”——论1880至1920年间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全面同化”政策[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1期
2 路洁;邹惠玲;;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北极光》和《卑劣的灵魂》[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3 王艳萍;;从《爱药》看美国印第安人的真实生存状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4期
4 张文宗;;浅析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与国家认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翟巧相;张瑞庆;;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演变的特点[J];考试周刊;2007年01期
6 肖洪根;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下)[J];旅游学刊;2002年01期
7 杨恕;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现状研究[J];美国研究;2007年03期
8 余纯洁;;《苦行记》:19世纪美国种族主义的文学镜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9 徐笑添;邹惠玲;;论阿莱克西在《飞逸》中对印白种族冲突困境的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房彬;;城市融入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变迁——基于文化接触理论视角的分析[J];兰州学刊;201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银秋;美国政府强制同化印第安人教育政策的制订与实施(1877-1928)[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梁立佳;北美易洛魁人与白人文明关系的变迁(1609-1815)[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青;20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印第安民族政策演变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4 何良;美国少数族裔的国家认同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蕾;;路易丝·厄德里克中国研究现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2 蔡俊;;论印第安作家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边界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3期
3 田燕;胡健;;论厄德里克小说中的后现代情怀[J];求索;2013年08期
4 张琼;;从失控到把控——从《鸽疫》看厄德里克“环小说”叙事的多声部发展[J];外文研究;2014年01期
5 杨恒;;罪恶·正义·救赎——评路易丝·厄德里克的获奖作品《圆屋》[J];芒种;2013年17期
6 李靓;;论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千面人物重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7 邹惠玲;;继承与改写:厄德里克的《爱药》与印第安文艺复兴的归家模式[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8期
8 唐煜;;世纪之交的太息——评厄德里克《无名驹神迹》[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10期
9 丁文莉;邹惠玲;;《痕迹》和厄德里克:小说内外的恶作剧者[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3期
10 李聪聪;;路易丝·厄德里克作品《爱药》中印第安人生存困境的阐述[J];青春岁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廖露蕾;把美食传统发扬光大[N];深圳特区报;2010年
2 宋赛南;厄德里克《踩影游戏》:“有”与“无”的中间是边缘[N];文艺报;2011年
3 吴艳虹;印第安文化的温暖与困境[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金小天;复乐园——露易丝·厄德里奇小说世界中的女性解读[D];四川大学;2005年
2 左桂花;土地上的生存—解读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D];四川大学;2007年
3 赵苹;路易丝·厄德里克的《爱药》的生态批评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洁;《爱药》的后殖民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健;《爱药》:当代北美印第安文化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6 傲都;自然与印第安人—路易斯·厄德里克《爱药》中生态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潘晓涛;路易斯.厄德里克《爱药》的魔幻现实主义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颖;族裔身份的失落与重构[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胡梦蝶;北美印第安的归家历程[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99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9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