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经验与非中国性——再论穆旦对“艾略特传统”的学习与转化
本文关键词:本土经验与非中国性——再论穆旦对“艾略特传统”的学习与转化
【摘要】:从穆旦与艾略特诗歌相似的结构方式和相近的经验意象中,依然可以看到穆旦在现代主义诗歌写作中基于中国经验而呈现出的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某种差异,艾略特着力批评城市文明对人的生命力的销蚀,穆旦却更加倾心于呈现城市生活对于人的物质性生存的褫夺。本文试图从穆旦对艾略特的借鉴与转化,来看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写作在其生成过程中所融入的独特的中国经验。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I106.2-03
【正文快照】: 近来年,研究者对于穆旦“非中国性”的论断做出许多反思与辨析,试图重新勾连穆旦与本土传统的关系。但是,从穆旦诗歌的呈现方式到经验意象,无处不可以看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印迹,尤其是艾略特、叶芝、奥登。叶公超在1937年赵萝蕤《荒原》译本序言中,谈到艾略特的诗和诗学“已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申;艾略特《序曲.1》的翻译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江群;蔡玉辉;;《荒原》七个中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姜涛;“为胡适改诗”与新诗发生的内在张力——胡怀琛对《尝试集》的批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季桂起;叶公超文学批评的观念和风格[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5 刘纪新;;从“沉醉”走向“超越”——中国现代诗歌中身体的演变[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6 杨绍军;;西南联大学生诗人的创作及其外来影响[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7 陈辉;;论艾略特诗学批评观对叶公超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赵志;;论穆旦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技巧——以《诗八首》为例[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9 李鑫;;叶公超比较文学视野下的艾略特评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伍丽洁;;叶公超对艾略特诗学观念的传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松建;;“抒情”诠释学——论中国现代抒情诗学的三个结构[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珂;;新诗诗体研究的成绩和问题——诗体建设“伪话题”之争透析[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孔帅;瑞恰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入云;问题史:中国新诗的音乐性(1917-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5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7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8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9 齐成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秀芝;痛苦与诗歌[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娜;论李健吾“咀华式”文学批评风格[D];河南大学;2011年
3 蒋永影;论穆旦诗歌中的中西文化冲突[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丽萍;《文学杂志》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5 吴章全;论圣野儿童诗的语言艺术特色[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芳;论穆旦的诗歌抒情张力[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星t,
本文编号:1199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9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