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对话—麦卡勒斯小说的“本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3:30
本文关键词:生与死的对话—麦卡勒斯小说的“本能”研究
【摘要】: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20世纪美国独树一帜的南方女作家,她的短暂一生饱受病痛的折磨,她15岁时得了风湿热,29岁时因中风三次全身瘫痪,但是却为全人类孕育出许多部激荡人心的作品。本论文主要通过弗洛伊德的本能论的观点对麦卡勒斯三部代表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金色眼睛的映像》和《婚礼的成员》的人物和情节分析,来阐释本能对麦卡勒斯小说人物、情节发展以及作者创作的重要推动作用。爱与恨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情感,生与死也是人类生命进程中最基本的两个状态,麦卡勒斯通过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爱与恨之歌,生与死之歌。麦卡勒斯对于爱有着自己独特的解析,她解析了爱最原始的面目,也丰富了爱的含义。在了解爱的过程中,她也不遗余力地揭示痛苦的根源。她在错综复杂的世界里,看到了爱与恨的真面目,看穿了生与死的真面目,揭示了生命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绪论简要介绍卡森·麦卡勒斯的生平以及其创作情况,国内外麦卡勒斯研究的综述,以及弗洛伊德本能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一章分析人类被压抑的生本能在麦卡勒斯三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金色眼睛的映像》和《婚礼的成员》中的体现以及作者对于被压抑的生本能的关注。第二章分析人类死本能在麦卡勒斯三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金色眼睛的映像》和《婚礼的成员》中的体现以及两种本能之间的关系阐述。第三章从作家的角度和读者的角度,分析本能的存在如何推动麦卡勒斯小说中人物变化及情节发展。结语总结全文得出本能在麦卡勒斯小说人物和情节推动以及作家创作动机上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家慧;;浅析卡森·麦卡勒斯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J];长城;2010年04期
2 南希·B·里奇;蔡新乐;;《心灵是个孤独的猎人》—讽刺法西斯的寓言[J];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3 林斌;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四十年代小说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1203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0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