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十夜》第七夜的解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本位主义”
本文关键词:《梦十夜》第七夜的解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本位主义”
【摘要】:通过对小说内容的分析,研究明治时期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全面西化,快速的工业化发展和文化的渗入使日本人民找不到自己定位,日本社会掀起了盲目西化的热潮中,而夏目漱石作为世界文学家的领军人说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学习是可以的,但不是盲目跟从,要在大方向中找到自我。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1906年《梦十夜》作为夏目漱石第二创作高峰期的代表作备受世人所瞩目。《梦十夜》共十篇小短文,其中包含了漱石对人生各个领域的思考与反省。作者凭借独特的写作手法(将对世事的想法融入在无意识的梦境中)通过奇妙的构思将深邃的哲理贯穿全文,更让作品在朦胧的梦境中多一份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臧运发;夏目漱石早期思想浅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许晓光;;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对西方文化的大力吸收——尤其对社会制度改革思想的关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玉双;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琳;夏目漱石《梦十夜》的时间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晓曦;;夏目漱石的文艺观与中国传统文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赵冬梅;;夏目漱石的家庭小说创作原因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17期
3 王会玲;;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J];学理论;2009年30期
4 郭雪咏;;试析明治时代日本文学中的儒学因子[J];芒种;2014年16期
5 许晓光;;论日本近代早期政治学说中的“抵抗权”思想——日本近代公权思想的表现之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许晓光;;日本明治前期议会主义思潮的勃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李一松;;浅析夏目漱石作品的中国文学元素运用及其意义——以《心》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4年18期
8 秦鹏举;;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章克标与夏目漱石创作比较[J];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11期
9 马兴芹;;从《梦十夜》看夏目漱石的爱情观——以《第一夜》《第五夜》《第九夜》为中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冬梅;;夏目漱石的家庭小说创作原因探析[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莺;从《哥儿》的译本看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与再创造性[D];厦门大学;2007年
2 邓永一;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泊;论夏目漱石的《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淑娟;《我是猫》中的中国古典文化因子[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顺新;『三四郎』におけるgq洋意媂と西洋意媂の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6 王佳雯;从夏目漱石代表作品分析其两性观念[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强;;夏目漱石《梦十夜》第八夜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何燕;;解读《梦十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3 孟庆枢;;小森阳一对夏目漱石的再阐释——以夏目漱石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为中心[J];长江学术;2009年04期
4 李明;;宗教视阈下的“此岸与彼岸”[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许晓光;;明治前夕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的萌芽[J];世界历史;2007年06期
6 李敏英;;解析夏目漱石《梦十夜》之第一夜[J];名作欣赏;2012年18期
7 李加贝;;从叩问时代到等待黎明——《梦十夜》第四夜之主题解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赵德宇;谈“锁国”[J];日本学刊;1996年04期
9 何乃英;;《明暗》——夏目漱石创作的新突破[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年04期
10 许晓光;;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洋学兴盛的社会条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奥德赛》之裴奈罗佩形象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东育;从“脱儒入法”到“脱亚入欧”[J];读书;2001年03期
2 卞崇道;从“脱亚入欧”到“重新入亚”——日本现代化中的文化问题[J];哲学研究;1992年12期
3 李卓;;日本历法的“脱亚入欧”与“时间”的近代化[J];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1年00期
4 原野;;十九世纪晚期日本的“脱亚入欧论”与“亚洲一体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贾宝波;;论日本近代外交中的“脱亚入欧”意识[J];历史教学;1991年12期
6 周振鹤;;“脱亚入欧”的虚与实——对日本前近代社会的断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海;;关于球衣与“脱亚入欧”[J];杂文选刊;2002年09期
8 冀勇庆;杨洁;李闻;;又周人物[J];中国企业家;2013年18期
9 ;“脱亚入美欧”,此路不通[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4期
10 邓习议;从“脱亚入欧”到“脱欧入亚”——广松哲学的社会背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学照;;日本的“脱亚入欧”和中国的“三甲纪念”[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早稻田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刘迪;“脱亚入欧”的远航[N];东方早报;2007年
2 王晴;日本应从“脱亚入欧”回归“脱欧入亚”[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冯昭奎;中日如何向欧洲学习[N];经理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娅;试论日本现代化的选择—“脱亚入欧”[D];河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9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0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