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海涅游记《从慕尼黑到热那亚》中异者的构建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21 12:13

  本文关键词:论海涅游记《从慕尼黑到热那亚》中异者的构建与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游记 文化构建 文化反思 他者与自我 审视


【摘要】:海涅写于1828年的游记《从慕尼黑到热那亚》记录了作者初到意大利时的所见及所思。与以往德国作家的意大利游记不同,这篇游记除了有海涅路途中所观赏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还有当地居民的外貌描绘以及生活图景;除了浪漫主义的诗意和抒情,还有海涅一贯的嘲讽和愤怒的谴责;除了平实的记叙和描述的文字,也还有反思性的对话以及评论的段落。本文根据跨文化诠释学的理论,研究和分析了该游记中异国形象和文化的感知、描述以及构建和反思,首先梳理了文本的结构及作者的兴趣和关注点,然后探究了异国形象的构建方式和描述技巧。如:意大利人的类型化、漫画式的展现意大利人的生活以及“死亡的玛利亚”作为自我的映射。这些构建方式和描述技巧使读者通过异国文化与自身文化的距离获得审视他者与自我的机会。本文的最后讨论了作者的文化反思。通过故土以及梦的隐喻,作者间接宣泄了自己的情感,从而为下文阐述作者对于自我文化改变与发展的主张做出铺垫。分析显示:作为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海涅其实已经十分地了解意大利文化和德国文化,并拥有着本我文化意识和文化互动的意识。他在游记中所构建的异国形象一方面是自我投射到他者之上产物,与褒赞法国文化的创作目的不无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审视他者,海涅极力主张对自我文化进行反思和审视。可以看出,海涅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评判标准,认为法国文化应该受到推崇,并能为意大利文化和德国文化的发展提供范式。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16.0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公盾;正确看待民主主义作家及其作品的光辉典范——从马克思恩格期怎样对待海涅说起[J];外国文学研究;1978年02期

2 卢那察尔斯基 ,陆人豪;论海涅[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3期

3 马征;马克思与海涅交往述评[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4 农方团;;导师、诗人——马克思与海涅[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5 皮萨列夫 ,张耳;谈海涅[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1期

6 ;马克思和海涅[J];文化译丛;1991年03期

7 程代熙;马克思与海涅二三事——为纪念海涅诞生200周年而作[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06期

8 张玉书;谈谈海涅的《卢苔齐娅》[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06期

9 冯至;;海涅诗选[J];人民文学;1956年04期

10 张佩芬;;诗人海涅[J];人民文学;195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 张玉书;海涅:黑暗里我照亮了你们[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吴晓樵;青主与海涅兼及他对德语文学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唐玉屏;徘徊在文学与政治的裂缝中[N];文艺报;2006年

4 耕夫;无涯之旅[N];文艺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颖;论海涅游记《从慕尼黑到热那亚》中异者的构建与反思[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王彬;海涅笔下的拿破仑形象[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娟;从抒情自我到批判现实[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亮;关于《逆流而行—海涅的海洋、河流和溪流》翻译项目的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曹雪姣;论海涅的弥赛亚情结及其笔下的拿破仑形象[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10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10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